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氨气为什么有毒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24 20:03:32    

氨气有毒的原因主要在于 它对人体的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且高浓度的氨气可以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和中毒。以下是详细解释:

刺激作用

氨气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低浓度的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的氨则可造成组织蛋白变性、脂肪组织皂化等,引起化学性炎性反应,以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组织损伤

氨气吸入后,大部分吸收入血,使血氨浓度增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先兴奋后麻痹。氨还可以引起脂肪变性、肾间质炎性改变及心肌损害。

高浓度的氨气可引起喉头水肿、窒息、反射性呼吸停止及心脏停搏。

化学性炎性反应

氨气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局部腐蚀性损害,尤其是呼吸道、口腔及眼等湿润的黏膜。

影响酶活性

氨水能使组织蛋白溶解,与脂肪发生皂化作用,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

易燃易爆

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碱性的氨水,并且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氨气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它通过刺激作用、组织损伤、化学性炎性反应、影响酶活性和易燃易爆等多种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氨气的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泄漏和意外发生。

相关文章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发布郑州共识

    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记者白瀛、刘怀丕)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23日至2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近200家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25日,在峰会全体会议上,发布了《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郑州共识》。共识指出,峰会围绕“弘

    经中共中央批准,齐扎拉被开除党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7月22日讯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齐扎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齐扎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长期搞迷信活动,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

    党务公开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加快形成组织健全、力量充实、权责明晰、机制顺畅、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

    抗震救灾工作稳步推进

    6月5日04时31分51秒,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目前,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受灾地区水、电、通信正常,受灾群众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此次地震的震中在三营镇白草村委会。地震发生后,大理州启动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全州高速公路收费站已开启抗震救灾

    章更生,被逮捕

    5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章更生涉嫌受贿、违法发放贷款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对章更生作出逮捕决定。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章更生 资料图章更生出生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