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退耕还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09:16:30    

退耕还湖是一种旨在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生态平衡

退耕还湖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通过恢复湖泊的面积和功能,可以调节河流水位,防止河流干旱和洪水泛滥,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

防洪安全

湖泊作为天然的滞洪削峰工具,能够减缓洪水下泄速度,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为防洪准备争取时间,提高防汛的主动性和安全性。

补偿措施

围湖造田虽然短期内增加了耕地面积,但长期来看对生态环境损害巨大。退耕还湖是一种补偿措施,旨在修复因人为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

恢复自然地貌

退耕还湖有助于恢复自然地表地貌,还历史欠账,促进生态平衡。通过种植芦苇、蒲草等植物,不仅提高了湖泊的泄洪能力,还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生态多样性。

经济与社会发展

退耕还湖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恢复的湖泊可以成为居民的休闲场所,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渔业等绿色产业。

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短期行为带来的环境破坏。

综上所述,退耕还湖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通过恢复湖泊面积和功能,提高防洪能力,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新华全媒+|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之际

    新华社记者罗沙、高敬、魏弘毅2025年4月2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5编、118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这份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史使命的重要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法典长卷启,青山入画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社 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官厅水库有了“水库法庭” 京津冀地区首设跨区域巡回审判点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王一涵 闫雪)4月22日正值第56个“世界地球日”,京冀两地共同举办的“官厅水库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联合巡回审判点”设立活动在官厅水库举行,这也是京津冀地区首个跨区域巡回审判点。官厅水库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其生态安全直接关系着区域可持续发展。此

    生态环境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为统筹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保障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这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后首次印发相关重点工作通知,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碳排放配额分配清缴

    六盘水市实施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 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

    【来源:六盘水市人民政府_今日凉都】4月11日,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现场,数台挖掘机来回穿梭。“现在正在进行表土剥离,预计明年年中完成1号场地全部施工。”项目业主——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广伟介绍,项目2月底启动,总投资1804.84万元,虽然投入较大,但在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