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期盼着远方,成年后,又惦念故乡,人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度过一生。中秋将至,举杯对月,敬明天,敬过往,敬故乡,敬远方。

在古诗词里,邀您一同闲情赏古月,诗画寄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的诗人被贬,盛唐也将从张九龄的被贬开始画上了句号,这首咏月的千古名篇,终将成为诗人张九龄的绝唱,也带走了整个盛唐。此刻的月圆之夜,诗人不能与家人团圆,只能遥寄思念,共同守护一轮圆月。

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故地打卡。滴!中年卡!
“终不似,少年游”,道出中年人多少唏嘘。
这样的一首词,总是让无数人伤感,不管你是70后、80后、90后……

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首诗就是跟其它诗人不一样的开局,给我们展示一幅不一样的中秋画面。过节了,不要有那么多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开心一点,人间才更值得呀!

相信这首词没有几位中学生不会背诵,因为他是中秋佳节的杰作,是苏轼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的一篇词作,虽然词的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称为爱情的代名词,但是并不影响这首词的伟大,不影响它称为千古名篇。

我们大文豪苏轼也是一个多情的人,文人如果不多情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苏轼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所以弟弟苏辙一生都在保护苏轼的路上。这首小诗是写兄弟二人难得一起共度的一个中秋佳节。阔别多年的兄弟久别重逢,共赏月圆,把酒言欢,尽情游乐。然而“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团聚的欢欣中,却写满离愁。
只能叹,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秋的故事,后羿因为射日,被西王母娘娘赏赐了一颗不老丹药,却被其妻子偷吃了,去了月宫,所以从这个视角,诗人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个“悔”字,既写出了嫦娥穿越千年的寂寞,也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