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射戟的故事估计很多人的听过,吕布一箭射去,救得刘备,退了纪灵,千年来一直被传为美谈,也是吕布强悍战斗力的一个具体表现。
那么,在真正的历史中,吕布的“辕门射戟”,射了到底有多远,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呢?

根据小说《三国演义》记载,吕布让士兵在辕门插下自己的方天画戟,自己从中军大帐搭弓射箭,共有一百五十步。这一百五十步到底有多远呢?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代末期,而这样一本小说,其面向的读者自然就是当时的人们,所以书中的各种度量单位自然也是根据当时的度量单位来计算的。根据文物专家单士元先生在《故宫史话》里的研究,元代的一步为五尺,一尺合是0.308米。也就是说,一步的距离,大约就是1.5米左右。
这样看来,演义中辕门射戟的150步,在现在看来,达到了惊人的225米。而现在的奥运会射箭比赛,距离比较远的也就是90米。
由此看来,吕布的射术和比例远远超越了现代人的极限。

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有夸张的描述,那么在正史《三国志》中,吕布到底一箭射了多远呢?
《三国志.吕布传》中记载:“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也就是说,吕布让士兵在营门处竖起一只戟,这里的营门,也就是军营的大门,与演义中的辕门一致。由此看来,戟的位置确定为营地大门处。
而吕布当时和纪灵、刘备商谈,吕布作为军营的主将,商量事情肯定在中军大帐处,不可能商议之后再跑到别的地方再去射箭,应该是一时兴起。这样看,吕布射箭的位置应该就是在中军大帐处没错。

那么吕布所在的中军大帐和营门的距离有多远呢?
依据古代打仗时的营地分布,中军打仗一般处于营地的中心或者是比较靠后的位置,中军和营地大门之间,又必须有一定的空间和场地,确保能够容纳士兵的集结。吕布当时是名震一方的大诸侯,可以与袁绍等人平起平坐,士兵自然也不会少。由此看来,中军距离营地大门的距离怎么也得有个几百米。
这样看来,《三国演义》中对于“辕门射戟”的描述应该是正确的,和历史一致。
吕布在中军大帐拉弓,一箭射中了200多米外营门处的战戟小志,这样的臂力和准度,还有这种气概,确实当得起三国第一猛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