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尔佳氏(满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 ᡥᠠᠯᠠ,转写:gvwalgiya hala),满族姓氏,人口众多,为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历来被称作"满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首位。正因为瓜尔佳氏一族在女真部族里面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且瓜尔佳氏自古以来就以出美女著称,所以一直以来,瓜尔佳氏都是满清皇室联姻的重要对象。
只不过,虽然瓜尔佳氏一直都在各位清朝帝王的后宫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并没有出现过瓜尔佳氏的皇后。今天,大圣夫人镕铟姐姐就来给大家介绍三位曾经距离后位很近,却因为某些原因最终与后位失之交臂的瓜尔佳氏。
.
* 康熙废太子胤礽嫡福晋--瓜尔佳氏 *
这位瓜尔佳氏,可以说是最接近成为清朝皇后的一位瓜尔佳氏了,因为她的丈夫就是清朝唯一的一位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废太子胤礽嫡福晋瓜尔佳氏画像
瓜尔佳氏,生年不详,汉军正白旗人,都统石文炳的女儿,所以在一些历史文献中,瓜尔佳氏也被称为石氏。据史料记载,瓜尔佳氏的祖先原本是居住在苏完地方的瓜尔佳氏,瓜尔佳氏的高祖名为石翰,在明朝担任指挥,后来迁居辽东,以石为汉姓。
后来,满洲占领了辽东,石翰的三个儿子都成为汉军旗初建的名臣,石氏一族被划入汉军正白旗,成为“汉军勋旧三十三家”之一。瓜尔佳氏的祖父石华善与父亲石文炳都娶了宗室之女,石华善娶得是豫亲王多铎第三女,石文炳娶得是巽亲王常阿岱(铁帽子王,后被降为贝勒)第二女。所以,虽然瓜尔佳氏是汉军旗,但是家世显赫,出身很不一般。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2岁的皇太子胤礽议婚,娶瓜尔佳氏为嫡妻,立为太子妃。瓜尔佳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封为太子妃的女子。史料记载,瓜尔佳氏性格温柔,端庄谦和,确实有着母仪天下的气质,这应该是康熙皇帝选中她为太子妃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这种性格却不讨皇太子胤礽的喜欢,夫妻二人的关系只能说是勉强维持表面上的和谐。胤礽宠爱侧妃李佳氏,胤礽的长子、次子、长女、次女都是其所生。而瓜尔佳氏却只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了第三女,可见其受到的宠爱并没有很多。

胤礽当了多年的太子之后,性情变得骄纵暴戾,逐渐引起了康熙帝的反感和忌惮。康熙四十年(1701年),胤礽第一次被废掉太子之位,瓜尔佳氏的太子妃号也同时被废,胤礽与其妻妾均被幽禁于咸安宫。康熙四十八年(1702年)正月二十二日,胤礽复立,同时恢复了瓜尔佳氏的太子妃名号。然而,胤礽仍旧秉性不改,甚至变本加厉,妄图谋划篡位之事,终于让康熙帝彻底对其死心。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再次被废,瓜尔佳氏也再次失去了太子妃的封号。此后多年,胤礽与妻妾都被幽禁在咸安宫。
康熙帝虽然废黜了太子,但是对于自己亲自挑选的儿媳妇瓜尔佳氏,他一直都很关照。在被幽禁的日子中,康熙帝经常给瓜尔佳氏赏赐物品,并令人对其多加照顾。可惜,瓜尔佳氏在废去太子妃号后,加之长久的幽禁生活,使得她忧愁抑郁,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瓜尔佳氏病重。康熙帝闻讯后,非常担忧,令宫中资历较深的几个妃子,如惠妃、宜妃、定嫔等前往探望。同年七月,瓜尔佳氏病逝。
因为瓜尔佳氏的身份特殊,所以礼部未敢奏请撰写祭文,康熙帝特命大学士等同翰林院撰写祭文,礼部以和硕福晋例为瓜尔佳氏准备葬礼(即亲王福晋)。雍正二年(1724年),废太子胤礽逝世,葬于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黄花山下理亲王园寝。根据后人考证,废太子妃瓜尔佳氏也葬于此处。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亲王,但是瓜尔佳氏有没有被追封为理亲王嫡福晋,史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
* 恭亲王奕䜣嫡福晋--瓜尔佳氏 *
第二位与清朝后位失之交臂的瓜尔佳氏,是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奕䜣的原配。这位瓜尔佳氏,生年不详,自号“友兰女士”,满洲正红旗,是晚清重臣大学士桂良的庶出第九女。

爱新觉罗•奕䜣,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奕䜣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道光皇帝曾经一度想要立其为嗣,可惜他的竞争对手皇四子奕詝,有嫡子身份,且身边有杜受田教导,在皇位的斗争中笑到了最后。可是,道光帝实在是很喜欢资质优秀的奕䜣,不想他受委屈,所以特别留有遗诏,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所以,奕䜣差一点成为了皇帝,而他的嫡妻瓜尔佳氏,也是差一点成为了皇后。
瓜尔佳氏留下的记载比较少,只知道她是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被道光帝指婚给皇六子奕䜣。瓜尔佳氏和奕䜣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她为他生下了二子二女:长子载澄(郡王衔多罗果敏贝勒)、三子载濬(追封奉恩辅国公,早殇)、长女寿恩固伦公主、次女(早殇)。

奕䜣在政治生涯中有过大起大落,高光时封为议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低谷时被罢去一切职务,只留王爵封号。瓜尔佳氏一直都坚定地陪伴在奕䜣的身边,管理着他的内宅,称得上是奕䜣的贤内助。只可惜瓜尔佳氏不算长寿,于光绪六年(1880年)五月二十七日去世,时年47岁。在她去世后,奕䜣没有再娶继室,也没有将任何一个妾室扶正。
* 醇亲王载沣嫡福晋--瓜尔佳•幼兰 *
本文要介绍的第三位与后位失之交臂的瓜尔佳氏,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生母,醇亲王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幼兰。

瓜尔佳-幼兰
瓜尔佳•幼兰,(1884-1921年),属苏完瓜尔佳氏, 满洲正白旗,军机大臣荣禄之女。幼兰从小性格秉直,聪敏慧秀,得到慈禧太后的看重,收为养女。幼兰18岁的时候(1902年),慈禧太后为了逃避八国联军而抵达保定,在这里,由兵部左侍郎贻谷作媒,将幼兰指婚给了光绪帝的弟弟载沣为嫡福晋。
载沣在此之前已经订好一门亲事,因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北京有不少贵族和官员的家庭满门自尽,这位姑娘一家也因此殉难。后来,载沣的生母刘佳氏又亲自主持,给儿子订了第二门亲事--希元将军的女儿,并且已经放了大定,只待选择吉日迎娶过门。
不料慈禧太后为了达到一举控制和笼络两个显要家庭的政治目的,毁弃了既定的婚约,强令载沣与幼兰结亲。载沣生母刘佳氏回到家中后就精神失常了,而希元将军的女儿闻讯后也自尽身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19岁的载沣迎娶了小他一岁的幼兰。

瓜尔佳幼兰与丈夫醇亲王载沣
虽然夫妻二人的结合是属于政治联姻,但是婚后两个人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载沣的前五个孩子,都是幼兰所生,即:长子溥仪(宣统皇帝)、次子溥杰、长女韫媖、次女韫和、三女韫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
溥仪登基为宣统皇帝,如果按照旧例,理应尊自己的父母为帝后。可是其父载沣还在世,且溥仪是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登基的,所以他不能把自己的父母尊封为太上皇、太上皇后。其生母瓜尔佳-幼兰也就与太后之位擦肩而过。

瓜尔佳-幼兰(右坐者)
民国十年(1921年),溥仪与端康太妃(光绪帝瑾妃)因范一梅辞退事件,爆发激烈冲突。端康太妃愤怒之余,将幼兰与载沣之母刘佳氏召入宫中。端康太妃将一腔怒火全部发泄在这两个贵族女子身上,严厉斥责,说话很难听。刘佳氏因为精神疾病,没有将端康太妃的话听进耳中,但是幼兰却觉得受到了严重的侮辱。她是慈禧太后的养女,又是皇帝的生母,论身份地位,比端康太妃要高贵。幼兰被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尊贵的太妃训斥,颜面尽失,生性要强的她愤而吞食鸦片自尽,死时仅有37岁。
以上这三位瓜尔佳氏,都曾经与后位近在咫尺,却都因某些原因与之失之交臂,不可谓不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尤其是溥仪的生母--瓜尔佳•幼兰,如果她能以皇帝生母的身份当上太后,那么端康太妃无论如何都不敢对她进行申斥,她也就不会因此而自尽身亡。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冥冥中的注定,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