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有四大地震断裂带,他们分别是穿过威宁到紫云的垭都-紫云断裂带,从松桃县一直延伸到独山县的松桃-独山断裂带,从湖南开远到贵州省平塘县的开远-平塘断裂带,以及贵州中部东西向的黔中深断裂带。贵州不仅有地震带,而且还有很多地震断层纵横交错。贵州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或地震断层附近。

2、贵州属于喀斯特山区,地震多为浅源地震,即使较轻的震动也容易引发岩崩。喀斯特地貌的地质结构中的岩石,以屑岩较多,软硬相间,地震会加剧山体松垮。据有关专家介绍,贵州的地震分布,具有“西频东弱”的特点。全省的地震分布呈西部和西南部地震密度和强度较大,中部和北部次之,东部和东南部相对弱些。
3、贵州地震带分为3个区
A区是 威宁—晴隆区
在贵州西部和西南部。本区为大致沿赫章—镇宁—紫云一线( 垭都—紫云断层( 带) ) 南西贵州省境内地区。本区面积约为贵州国土面积的20%。
B区是 遵义—贵阳区
在贵州的中北部。本区位于赫章—镇宁—紫云一线( 垭都—紫云断层( 带) ) 以东地区,松桃—三穗—独山( 松桃—独山断层( 带) ) 以西地区。这个区域占贵州国土面积约60%。
C区是 铜仁—榕江区
在贵州的东部和东南部。本区位于松桃—三穗—独山( 松桃—独山断层( 带) ) 以东贵州省境内地区。这个区域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20%。
4、贵州有记录以来80%的地震位于约占贵州国土面积约20%的A区,主要分布在威宁、水城、晴隆、六枝、盘县、兴义、贞丰、罗甸等几个区域。


2015年3月30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发生5.5级地震。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剑河县2200余户1.3万人受灾。据贵州省地震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场发生在上午的5.5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贵州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