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历史故事⑥
商王妃女将军北征鄂尔多斯高原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始于商代,商代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有关鄂尔多斯的最早历史记载始于商王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妇好是武丁的王后,“妇好”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妇”是对与商王有密切关系的女性的称呼,其中一部分是商王的嫔妃,而“妇好”的“好”则是这位女性的名或是标示出身的区别字。也就是说,被称为“妇”的人,在当时的妇女中是有特殊地位的,因此,这些女性中的一部分人才能在甲骨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在现存于世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这一称谓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一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两百多次。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也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妇好的人生就是通过甲骨文的记载有血有肉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战争。在那个时期凡是国家重要的事情,比如战争、牧猎的捕获、天气、庄稼的收成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结果再记录下来,这便是甲骨文的由来。祭祀与战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政权根本,被男性所垄断。而妇好这位伟大而传奇的女性,既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也是在“祀与戎”都不让须眉的女性祭司,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记载着妇好多次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她还担任与上天沟通的最重要的职务——占卜之官,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
妇好作为一位学识超凡、地位至高的祭司,同时也是“女战神”。在甲骨文中,有“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的记载。羌是商代我国西北方的强大部落,与商战争频繁。商代中晚期,武丁以来的甲骨卜辞反映出商代主要边患与征伐方向都比较集中在西方和西北方,主要方国有土方、羌方、鬼方与周方等。羌分两部,一是北羌,一是马羌;北羌活动就在今鄂尔多斯西部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一带。

▲张国强画《武丁强盛》(右侧马车上执钺【yuè】者为妇好)(拍摄:甄自明)
商王武丁面对西北一带的战事一筹莫展之际,妇好主动请缨,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率13000军士征讨羌方,当时,13000人几乎是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胜负在此一举。妇好在战场上调度指挥有方,身先士卒,最终战胜了羌方。这场战争大大削弱了商朝的宿敌羌方的势力,使商朝西北边境得以安定,这也是迄今所见商朝对外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持续了三年,鄂尔多斯的大地上战火纷飞,这片土地上曾驰骋过妇好英姿飒爽的身影,令人惊叹!
妇好是武丁的原配,武丁十分喜欢她。然而,妇好不幸在三十多岁时去世,她过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3世纪末期至公元前12世纪前期。妇好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后人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武丁将妻子葬在宫殿区内而不是王陵区,既似不忍夫妻阴阳相隔,又似依仗女战神守护社稷。这在冥冥之中保护了爱妻的安宁,妇好墓成为唯一没有被打扰的商代王室墓葬。1976年冬,妇好墓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殷墟,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墓葬所出铜器大多可作为断代标准器,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如此丰厚的陪葬品,不仅体现了武丁对妻子的敬爱之情,更体现了妇好生前丰富多彩的事业和生活。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311篇诗歌。《诗经》以“自彼氐、羌,莫敢来王”的诗句记载了这起发生在鄂尔多斯的历史事件。学界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为商代的甲骨文。那么,鄂尔多斯史前时代上迄鄂尔多斯最早的古人类——距今10万年前的河套人,下至商代距今3200年前的商王武丁时期,大致包括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的夏代和商代。商王后、女将军妇好征战羌方是发生在鄂尔多斯高原最早的有明确历史记载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位辅佐夫君治理国家、平定边地的女性,用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关于她与鄂尔多斯这片大地的历史故事。
▼
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