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甬城绽放,宁波钱氏后裔组团观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1:13:00    

8月20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团)精心创排的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作为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参赛剧目之一,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温情上演。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五代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的一句动人情话。越剧《陌上花开》便以此段历史为背景,将“钱王射潮”“疏浚西湖”“建造保俶塔”“纳土归宋”等曾经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故事搬上舞台。

当天,该剧由白玉兰新人奖、范派传人王炜佳饰演钱俶,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华渭强饰演钱镠,黄剑勋、谢莉莉等共同出演。

诗化唱词、写意舞美与细腻的表演,再现了钱王对家国百姓的柔情守护。

本文演出剧照均由团方提供。

以“非遗”为纽带展开对话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千多年前,吴越王钱镠在江南大地上崛起,征战四方、保境安民、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开创宏图伟业,铸就吴越文化。

七十年后,吴越国第五代国王钱俶谨遵其“安民和众、善事中国”之遗训,力排众议,止战息兵,毅然决定“纳土归宋”,为华夏一统做出不朽贡献。

越剧《陌上花开》主要讲述“纳土归宋”一段历史,表现钱俶从矛盾到顿悟的心路历程。

美学营造上既有刀兵相见与血雨腥风的压迫感,也有陌上花开缓缓而归的诗意轻灵。

该剧演出场景。

因为吴越王推行的“保境安民”政策,给江南包括宁波地区带来一段黄金发展期。吴越王推崇的佛教文化,王室广泛使用的越窑秘色瓷都与宁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天,宁波东钱湖越窑秘色瓷国家非遗文化传承馆学员们受邀到场,在演出前的后台,与剧组展开文化交流。

剧组青年演员胡浩彬为学员讲解了传统戏曲的妆容技法,并带他们参观了绣有各类纹样、象征身份的戏服,解读服饰色彩与角色性格的关联。“越剧的服饰纹样里,藏着吴越地区的审美基因,和秘色瓷的纹饰讲究异曲同工。”一位学员表示。

“越窑秘色瓷曾是吴越国的‘国之重器’,钱氏政权不仅推动青瓷技艺达到巅峰,更以‘纳土归宋’成就国家和平统一,这种对文化与民生的重视,是吴越精神的核心。越剧用艺术活化历史,而我们的青瓷则是历史的‘实物见证’,两者都在诉说吴越文化的包容与坚韧。”馆长赵路路说。

该剧部分场景设计空灵。该剧部分场景设计空灵。

钱王射潮。

宁波钱氏后裔应邀观摩

宁舍王权,不舍苍生,纳土归宋,保境安民。

吴越王国创造的吴越文化,不仅成就浙江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也给后世留下丰富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宁波本地亦因这一时期的稳定与积淀,在唐宋变革中站稳脚跟,为开创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筑牢根基。

即便钱氏政权终结,其留下的治理遗产仍通过移民家族的延续、教育传统的传承滋养这片土地。

剧照。

演出当晚,宁波钱氏后裔代表也受邀观看了越剧《陌上花开》,追溯家族记忆、畅叙血脉亲情。

钱氏后裔钱正宝多次倡议筹建宁波钱王研究会。此次观剧后,他深深感受到加速联络宗亲、推进筹备工作的必要性。

他认为,越剧《陌上花开》让历史“活”了起来,而研究会的筹建,可以让家族精神“传”得更远——“我们不仅是钱王后裔,更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

从舞台上的历史再现,到台下的文化共鸣,《陌上花开》的宁波之行,超越一场演出的意义。

#宁波头条##头条##宁波##宁波身边事#

记者 顾嘉懿

编辑 傅婷婷

相关文章

    在郑州“一环”见证3600年城变

    守好“老”的底色和文脉,拓展“新”的内涵和意蕴,“郑州一环”见证城市的进化与变迁。“博物馆里逛展,历史街区拍照打卡,现在‘郑州一环’出圈出片,时尚新潮。”8月16日,家距郑州商代古城墙不远的市民王香丽带着孩子来了一场周末Citywalk。3600多年前,商王成汤在郑州营建亳都。时至今日,4.5公里城

    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甬城绽放,宁波钱氏后裔组团观看

    8月20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团)精心创排的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作为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参赛剧目之一,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温情上演。“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五代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的一句动人情话。越剧《陌上花开》便以此段历史为背景,将“钱王射潮”“疏浚西湖”“建造保俶塔”“纳土归宋”等

    观众直呼“太震撼” 卧龙计划2025南阳躬耕艺术节开幕大戏《南阳关》国际版演出花絮

    精彩呈现震撼开场观众沉醉于剧情8月19日,卧龙计划2025南阳躬耕艺术节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参与出品的开幕大戏话剧《南阳关》国际版惊艳亮相,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演出当晚,南阳大剧院座无虚席,观众早早入场,满怀激情地等待这场艺术盛宴开场。19时30分,当大幕拉开,史诗级

    特别关注 | “九州同”的历史必然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近日在美国安详离世,享年95岁。这位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研究的大家,在跨越两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中,始终以温润而坚定的笔触书写着对华夏文明的深切理解。在许先生的众多著作中,其晚年创作的《台湾四百年》无疑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这本书2016年第一次出版后一直断货,后多次印刷,足见其受欢

    “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绿水青山千秋画 万里江山共此卷

    时光为笔,山河作卷。二十年前,在之江岸边的浙江安吉余村,一粒思想的种子破土而生——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充满前瞻性的理念。这十字箴言,如椽巨笔,在中华大地绘就出一幅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的时光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