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情人有情。
连日来,多支兄弟市县救援力量驰援海棠区,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奋战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当中,只为“国家海岸”尽早恢复美丽。

文昌市蓝天救援队队员正在锯掉倒伏的树木。
自掏腰包采购物资
不求名利只为助人
受台风“剑鱼”影响,海棠区南田社区大批树木倒伏,堵住了社区的进出通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后续有关部门救援工作。
8月25日清晨,文昌市蓝天救援队24名队员抵达海棠区。没有过多休息,他们根据三亚有关部门部署安排,直奔南田社区,火速开展清障工作。
“再加把劲,无论多难,我们硬是要开辟出一条路来!”当天,在南田社区,队员们清理掉约5公里道路上的障碍,打通了社区通往外界的道路。
由于高强度、长时间的作业,完成任务后,不少队员的手臂出现颤抖。
“去年,‘摩羯’台风给文昌造成了重创,三亚挺身而出,组织力量帮助文昌的一幕幕场景,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文昌市蓝天救援队队长龙仕喜说,“如今,台风‘剑鱼’影响三亚,我们想着第一时间赶来帮助三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26把油锯、15盏应急照明灯、2台汽油发电机、3台汽油抽水机、200个家庭应急救援包……为了支援三亚,8月24日,文昌蓝天救援队迅速行动,队员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出资采购物资、装备。
“根据以往的救援经验,当一个地方出现灾情,因各地救援力量涌入,住宿是开展救援期间的一个大难题。”龙仕喜表示,“我们还带了防潮垫和折叠床,就是想着在住宿上不给地方添加负担。”
当然,爱是双向奔赴的。得知文昌市蓝天救援队驰援海棠,该区立即组织人手协调,全力保障该队伍支援期间的住宿、餐饮事宜。
“他们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采访中,海棠区当地一干部和记者说,文昌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大多经营买卖。为了救援,他们不求名与利,不惜放下生意,自掏腰包采购设备以及应急物资,全力支援海棠,“体现了人间大爱,令人动容,感人至深。”
在海棠区,文昌市蓝天救援队的支援作业还在持续中,以实际行动助力灾后恢复重建。
在狂风骤雨中疾驰
只为尽早开展援助
8月24日晚,琼海市启动支援三亚市开展台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当晚,一支200余人,由住建、应急、综合执法、交通、公路等系统干部,以及民间志愿救援力量等构成的琼海市驰援海棠区应急救援队完成组建,并火速协调救援装备。
25日凌晨1点,该队伍筹备了147把油锯、300双手套、250套雨衣、6辆工程车、6辆专业夹车、22辆作业车。
当天5点,随着一声令下,第一批30名琼海市住建局市政中心人员出发前往海棠区……
雨夜,狂风呼啸。“一路向南,离三亚越近,风越大,雨也越发密集强烈,眼前倒伏的树木越来越多。”琼海市住建局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速路上,一片漆黑,只有车灯照亮前方。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毕竟使命在肩,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速前进,只为早点抵达三亚。”
25日早上7点半,琼海市住建局支援力量抵达海棠;9点,琼海市各支援队伍抵达海棠区。
来自琼海的他们,抵达点位后便火速投入到路面清障工作……他们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奋力清障。
“这是一支党员当先锋,全员齐心参与的队伍。”琼海市驰援海棠区应急救援队带队领导、琼海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元湘告诉记者,这支队伍里,大多是党员、退役军人。对于支援海棠一事,他们热情高涨。支援期间,无论刮风下雨亦或是烈日当空,没一个人叫苦,没一个人喊累。
25日至27日,琼海市驰援海棠区应急救援队累计完成85.8公里道路清障,清理1375吨园林垃圾等杂物,清运164车次。
在林旺,不少居民看到他们身着印有“琼海”二字的衣服,知道他们是从外地赶来支援的,颇受感动,自发送水、送面包,并加入到清障队伍当中。“他们远道而来,从早干到晚,人心都是肉长的,谁看了不心疼。”居民陈先生说。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符府 摄影报道
编辑:刘维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