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后,一种名字念起来费劲的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刷新了普通民众对蚊传疾病的认知,也让蚊子这种小生物再次刷出了存在感。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红疙瘩等症状,而且蚊子还可能通过叮咬将携带的病毒传播给人类,导致一系列的传染病症发生,这个基孔肯雅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防蚊灭蚊成为了这个夏天很多人坚持不懈的一项工作。
如何有效防蚊、
预防蚊传疾病?
多管齐下才是硬道理!

首先是环境治理,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链。蚊子是种“遇水则发”的生物,它的卵、幼虫、蛹均需在水中发育,家里濡湿的拖布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温床,更别说那些有明显积水的马桶、水池、花盆等地方,一旦蚊子发现了这些“安居之所”,那你家的蚊虫队伍会在短期内迅速壮大,并且延绵不绝。所以请把洗过的拖布晾在室外,盖上马桶盖子,水池用完后擦干并遮掩下水口,花盆里的积水也要及时清理。

解决了家里的“原住民”,但难免还有外来的“不速之客”,这就要用到一些化学防蚊的手段了。化学防蚊不外乎是使用一些驱蚊液、蚊香等产品,但市面上驱蚊广告千万条,认准有效成分最重要。简单来说,标有“避蚊胺”“羟哌酯”“驱蚊酯”的,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成分,驱蚊效果靠谱,可入手!而标有“桉和印楝种子、鱼藤、烟叶”等的,属于植物提取物,驱蚊效果不可靠,需慎入。看完成分看含量,一般驱蚊产品都会标明有效成分含量,含量越高,效果越好。但最高别超过20%,最低别低于7%。另外分享一个热知识:喷驱蚊水是为了防患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所以切记要在出门前就先喷好!


化学防蚊的效果虽然不错,但在有些人看来未免过于被动,一些主动出击的物理防蚊措施才是最安全有效的基础手段,比如蚊帐、纱窗、电蚊拍。特别是电蚊拍,不仅能大大提高你的灭蚊战绩,那悦耳的噼啪声还能带给你“大仇得报”后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另外,根据蚊子的生物习性,在户外减少皮肤暴露,避免穿着深色或鲜艳亮色的衣物,出汗后及时清洁等,也能让你免受蚊子的“青睐”,在一场场无差别的追击中全身而退。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身边蚊子的寿命一般只有3周左右。

坚持科学防护
就能安然度夏
融媒体记者:邹蒨 方毅
来源:科普中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品: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