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增长,又能促进产业发展、释放内需潜力、支撑绿色转型。作为重点工业城市的绵阳,今年将实施在库技术改造项目242个、计划总投资363.1亿元,更新设备1000余台(套)。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的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企业生产车间,在刚刚“焕新”投入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减速器加工、装配线上,智能机械臂精准抓取用于减速器制造的零部件材料,然后送入传送带,待减速器组装完毕,传送带立即将产品送到模拟程序中进行测试。整个流程高效开展,只需极少人工参与,平均不到两分钟便会有一个汽车减速器下线。

“现在这个生产线是在原有新能源汽车减速器、差速器等基础上投入2.4亿元进行更新的,购置了数控高速磨齿机、数控车床等130多台高端智能设备,进行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升级。”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锐表示,原来的生产线使用年限较长,多为人工操作,效率低下、成本高、质量不受控,不能满足当下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成本要求,所以改造势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新产线还更新购置了在线AI检测系统等智能设备,建立了完善的测试和验证体系,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打造了行业领先的高效、智能、绿色现代化、数字化工厂。
“人工检测,识别精度不高,出现漏检错检的概率情况较大,且费时费力。”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电驱动事业部生产主管徐文说,引进这两台设备之后,每一台设备有一个专业的CCD(在线视觉检测相机),通过360度无死角拍摄来识别这个物料有没有异常,准确率由之前人工识别的98%达到现在的99.8%。

“ 从今年开年开始,企业前后将投入近4亿元进行设备等改造升级。”刘锐说,“此次设备更新耗时较长,在涪城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企业既生产不停保障市场供给,又有序推进改造顺利实施,还申领了专项补贴基金。”
据介绍,通过工艺优化、产线布局调整设计、先进数控装备更新,富临精工全厂生产效率提高10%、制造及运营成本节约2000万/年、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10%,产品不良率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大,新增产值1.5亿元,实现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也为区域内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提供了示范。

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绵阳工业园等地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开展了全面摸排,分类施策,从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予以帮助。
“我们聚焦机械、电子、显示等领域,深入实施智改数转,分类施策推进产线升级改造,并培育富临精工等标杆企业3户,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促成45项核心技术突破。”四川绵阳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傅鹏表示,他们还创新“园区e贷”金融产品,破解企业融资屏障,受理12户企业申请授信,并成功提款2000万元;协助14家企业申报并获省市“智改数转”项目资金4400余万元;同时,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推动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除了加强服务,绵阳还联合华为、腾讯等110余家企业、机构,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联盟,为市内外超3000家企业提供转型方案,现已累计创建国省级绿色工厂85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7%,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居全省第2位。
(涪城融媒 涪江观察记者 刘曾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