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原人 应对极端大风天气 这份健康防护指南请收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8:31:00    

本报讯 近日,我市出现极端大风天气,伴随沙尘、降温等复杂气象条件。4月12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眼科、皮肤科、神经外科等多科室专家,结合最新气象医学研究成果,为公众提供一份健康防护指南,全力保障市民健康安全。

急诊科专家建议,避免外出,非必要不出门,减少高空坠物、交通意外等风险;必须外出时,避开工地、高架桥等危险区域,骑行建议采用“之”字形路线对抗横风;佩戴安全头盔或帽子,做好头部防护,远离广告牌、树木等易倒物;若头部受伤,立即判断环境安全并压迫止血,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要紧急就医。

心血管内科专家建议,要防寒保暖,室内保持在20℃至25℃,外出穿防风外套,避免血管收缩引发血压骤升;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备齐急救药物,若突发胸痛、胸闷持续不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建议,外出要佩戴N95口罩,避免沙尘吸入诱发哮喘、慢阻肺急性发作;室内净化,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颗粒物浓度。

骨科专家建议,穿防滑鞋,避免在湿滑路面快走;老年人要减少外出,必要时使用拐杖;使用四脚拐杖替代单脚拐杖增加稳定性,预防跌倒;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要避免在强风中行走;疑似骨折时,要用硬板固定患肢,勿自行复位;伤口污染,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包扎;脚部扭伤后,立即制动并抬高患肢,冰敷缓解肿胀,严重者要及时就诊。

皮肤科专家建议,使用高保湿面霜、润唇膏,避免皮肤皲裂;外出戴纱巾,减少风沙摩擦;皮肤擦伤后,要及时消毒,覆盖无菌敷料,防止感染。

眼科专家建议,佩戴全封闭护目镜(普通眼镜无法阻挡细小颗粒);沙尘入眼后,勿揉眼,用人工泪液冲洗后就医;出现眼痛、视力模糊,要速就医,警惕角膜损伤;结膜炎患者增加滴眼液使用频率,建议每日4次至6次;青光眼患者要避免长时间低头防眼压升高。

神经外科专家建议,若外伤后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无力或昏迷,无论是否出血,均要立即就诊;头部受伤者要避免移动颈部,使用硬质担架固定后转运。

妇产科/儿科专家建议,孕妇、儿童避免外出,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儿童玩耍时,要远离窗台、阳台;婴儿车要加装防风罩(保持通风口通畅);奶粉喂养需现冲现喝,避免扬尘污染。

全科医学科专家建议,老年人要重点保暖头部、肩背及膝关节,减少晨间外出;慢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刘涛)

相关文章

    从咨询到挂号 线上轻松搞定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智能导诊平台上线

    身上突然起红疹该挂什么科?最近胸闷气短,不知看哪个科?4月27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智能导诊平台上线,患者只需手机操作就可获取专业就医建议,精准挂号。智能平台具有三大核心功能,一是权威知识,平台整合海量医学资源,涵盖多学科专业知识,无论是常见疾病疑问,还是复杂病症咨询,都能基于权威医学依据,为患者提供

    年纪大了,一出门就忘了病房在哪?他们用水果帮老人点亮“回家的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屠聪琪在病区走廊上,89岁的张奶奶拄着拐杖,盯着墙上醒目的杏子图案,脸上终于露出安心的笑——这下,她再也不怕迷路了。张奶奶是名脑卒中患者,由于认知功能受损,她常会遭遇“找房难”——本想去病房外散散心,结果没走两步就“失忆”了,最终还得靠医护人员逐个房间展开“地毯式

    江苏多点推开免陪照护服务 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

    “一人住院全家忙,白天黑夜连轴转。”一旦家里有人生病住院,全家将面临巨大的照护压力。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减轻患者家属照护负担,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开展免陪护理或无陪护病房试点。去年以来,江苏无锡、淮安、南通、徐州、连云港等地也相继开展住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在进一步推开中。这一模式运行如何?能否

    记者手记:走进日间化疗门诊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手记:走进日间化疗门诊新华社记者徐鹏航“白天来化疗,晚上就能回家休息,再也不用一化疗就‘搬家’到医院了。”在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的日间化疗门诊,患者刘女士对记者说。时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日间化疗门诊秩序井然。这里共15张化疗床位,每天可以接诊门诊化疗

    24分钟!机器人“主刀 ”助老人获“心 ”生

    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在导管室外操控机器人进行手术。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8日讯(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云芳)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医院”)运用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ReachTactile),成功为一名70岁的患者实施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接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