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救“胜利之桥”
广东军地检察机关联合守护抗战遗址
在广东省中山市,有一座标志着中山地区抗日战争开端的桥——星君庙桥。然而,这座承载中山抗战史的“胜利之桥”却被淹没在城中村内,成了一座等待拆除的危桥……
1939年的横门保卫战拉开了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这次战役中,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中山县守备总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在星君庙一带抗击日军。在中山军民齐心协力下,我军以星君庙桥为依托,成功击退日军。
今年5月,中山市检察院在联合广州军事检察院办理横门保卫战遗址群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时,发现了星君庙及星君庙桥保护状况欠佳的线索。
随后,两院联合开展现场调查,收集证据,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同时向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了解星君庙桥历史价值,向中山市博物馆、中山市档案馆等单位调取历史资料,查明星君庙、星君庙桥系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
调查发现,星君庙桥桥头堆放大量杂物,倾倒的树木倚靠桥体,桥墩部分石质部件移位;星君庙原来的正门被封堵,整体风貌受到破坏;位于星君庙桥桥头的百年古树也需要进一步保护。
“星君庙桥作为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山人民奋勇抗战、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检察官介绍。军地检察机关以星君庙桥保护为核心,深入走访调查,固定损坏证据,6月25日,中山市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以“一桥一庙一树”整体保护思路做好抗战遗址保护工作。
目前,相关行政机关正着手清理周边固体废物及堆放的杂物,整体提升桥体周边环境,积极开展星君庙革命遗址申报和认定工作,加装介绍展板,组织座谈宣讲,并同步保护星君庙桥桥头的古树,星君庙桥一带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抗战档案
横门保卫战
1939年7月下旬,日军突袭中山横门口,企图侵犯珠三角地区。中共中山县委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名义,成立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同年9月7日至20日,日军向中山地区进犯,中山县守备总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在时任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带领下,在星君庙成立临时指挥所,以星君庙桥为依托,与日军隔河对峙。此战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在历时14天的战斗中,军民勠力同心,逼迫日军大部兵力回撤,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此战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中山人民的斗志,拉开了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
(检察日报 刘元 雷雨潇 谭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