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新估值超250亿!海辰储能冲击港股 储能“黑马”能否延续狂飙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3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成立不过六年,海辰储能风头正盛。业绩扶摇直上之下,其决定转战港股上市。

日前,海辰储能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农银国际、中银国际。按最后一轮融资,其最新估值已超250亿元。

横空出世以来,储能市场上从不缺少海辰储能的身影,其专注储能赛道迅速抢占了电芯环节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中,海辰储能是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占比前五名的电池厂商。公司在招股书上称,预计其2024年储能电芯全球出货量将达前三。

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2024年营业收入为129.16亿元,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2.88亿元。然而,当市场红利期逐渐减退,海辰储能还能否维持其狂飙之势?

“黑马”入场

2019年,海辰储能在厦门成立,不到两年,其就具备了电芯量产能力。

从其管理层名单中来看,多位具有宁德时代背景的工程师位列其中。现任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吴祖钰,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及全球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易梓琦,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庞文杰都曾在2016年到2019年间担任宁德时代的工程师,且均为80后。

公开资料显示,吴祖钰在2019年离开宁德时代并创立海辰储能。

从其创立公司到实现电芯量产,恰逢储能行业萌芽期。彼时,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仅在其营收比例中占到个位数,但这却成为海辰储能肆意生长的真空期。

2022年,随着新能源强制配储需求爆发,储能电芯一度成为紧俏品。2022年下旬,“储能企业暂停接单”的消息开始在市场上发酵。彼时,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目前市场电芯的供应比较紧张”。记者了解到,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正是280Ah的大容量电芯。

由于锂电的原材料大涨叠加动力电池的爆火,储能电芯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剧。恰逢此时,海辰储能横空出世,缓解了新能源装机的燃眉之急。海辰储能“一战成名”后,财报显示,2022年,其电芯销量就达到了3.3GWh。

市场需求井喷刺激着海辰储能的野心,其对外宣称将于2024年实现年产能突破100GWh,在2025年全面达成年产能135GWh。

尽管其电芯产能快速爬坡,不过产能扩张计划并不及预期。到2022年年底,公司的实际年产能约5.4GWh,2024年增至约49.7GWh。截至2024年末,海辰储能设计年产能为62GWh。

与此同时,市场上储能电芯的产能供给开始逐渐宽松。面对市场变化,海辰储能的新打法是价格。

2022年到2024年,海辰储能的电芯的销售价格持续下滑,从0.8元/Wh跌至0.3元/Wh,均低于行业平均报价

低价换来了海辰储能交付量的大幅提升。以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计,2024年,海辰储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5.1GWh,其2022年到2024年的年复合增速达到167%。不过,同期营收规模没有明显增长,储能电芯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10.7%下降至2024年的9.0%。

在电芯售价快速下降的阶段,海辰储能凭借系统集成的高溢价巩固了营收。财报显示,其储能系统业务的营收规模从2022年的9.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71亿元,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25.2%增长至2024年的33.7%,三年对应销量分别为1.0GWh、2.2GWh及5.3GWh

“由于我们的储能系统主要在需求强劲的海外市场销售,储能系统的平均售价保持相对稳定。”海辰储能在招股书中提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为28.6%,并呈快速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其海外业务已成为公司业务发展和营收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到2024年营收分别为36.15亿元、102亿元、129.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77亿元、-19.75亿元、2.88亿元,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不过,记者注意到,其账面扭亏仍有赖于政府补贴。2022年至2024年,海辰储能分别获得政府补助收入1120万元、1.01亿元、4.14亿元。“现有的激励计划可能会因经济、政治、金融或其他原因而减少或取消。”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到。

资本化狂飙

事实上,赴港上市并非海辰储能的首选,其曾急于在A股上市。

海辰储能曾于2021年8月拿到A轮融资,紧接着2022年1月、2022年10月和2023年6月底,共四轮累计拿到了80亿元融资,以及数百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按最后一轮22.98元的每股成本,其对应估值超过250亿元。

2023年7月,海辰储能与华泰证券签订上市前辅导协议,并向证监会备案。

不过其A股上市之路并不顺遂,海辰储能决定转战港股。

“在港股上市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公司市场知名度,可触达国际资本并优化资本结构及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并有助吸引国际人才。”海辰储能在招股书中如此解释其转战港股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新能源企业转投港股,美的集团、顺丰控股、钧达股份等A股行业龙头在列。

港股较快的上市周期成为新能源企业转战港股的重要因素,例如宁德时代从官宣到递表仅2个月。

国际化发展也是企业赴港上市的原因。宁德时代募资主要用于其海外工厂的建设,钧达股份同样将募资投向海外建设光伏电池生产基地。由于港股与ADR的便捷转换机制,也为企业后续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提供灵活性。

目前,海辰储能在中国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厦门和重庆,并在山东菏泽建立了第三个生产基地。去年7月,海辰储能宣布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梅斯基特新建一座年产能达10GWh的储能电池模块和系统集成工厂。这是海辰储能的第10座工厂,也是其在北美的首家工厂。其也是首家在美国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储能企业。

不过,海辰储能的海外扩张也遭遇到了挑战。

其海外研发、产能建设,导致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居高不下。海辰储能2024年行政开支达7.90亿元,占总收入6.1%,这意味着其在海外本地化的成本高企。

同期,海辰储能2024年汇兑损失达1.15亿元,随着海外业务扩张,汇率风险敞口或将持续扩大。另外,出海的新能源企业还需共同面对IRA法案等贸易壁垒,而政策变动也可能为其全球化业务造成重大冲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亚马逊斥40亿美元巨资扩展美国农村配送网络,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

    IT之家 5 月 1 日消息,据路透社今日报道,亚马逊公司宣布计划在 2026 年底之前投入超过 4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90.72 亿元人民币),扩展其美国农村配送网络,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配送速度,进而刺激消费者需求。此次投资将使其农村配送网络增至 200 多个配送站,并

    31只科创板活跃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科创50指数今日上涨0.85%,报收1012.42点,科创板全日成交量29.27亿股,成交额983.69亿元,加权平均换手率为1.74%。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今日可交易科创板股中,423只股收盘上涨,涨幅超过10%的有10只,其中,菱电电控、精进电动等2股涨停,涨幅在5%至10%的有57只,收

    截至2025年3月末 重庆绿色贷款余额9752亿元

    4月30日,“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重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新闻发布会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重庆是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何让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引擎”

    钛媒体科股早知道:“政策支持+需求逐渐释放”该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必读要闻一:工信部发文称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据媒体报道,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信息安全、一致性检验等标准制定,完善汽车芯片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

    ASM国际一季度营收8.392亿欧元

    每经AI快讯,荷兰上市的ASM国际一季度营收8.392亿欧元,分析师预期8.393亿欧元;一季度订单8.342亿欧元,分析师预期8.079亿欧元;一季度订单积压15.1亿欧元,分析师预期15.6亿欧元;一季度毛利润率53.4%,分析师预期48.9%;一季度运营利润率31.7%,分析师预期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