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高质量发展丨北戴河新区推出按需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10:08:00    

北戴河新区推出按需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

建设项目平均缩短工期1至3个月

3月11日,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该项目通过按需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节省了工期。河北日报记者张辉摄

3月11日,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地下车库及附属设施已经初见雏形,100多位钢结构工人正在安装预制钢柱件。

今年1月初,工程建设方秦皇岛北戴河新区金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向北戴河新区行政审批局提交了一次性办理整体许可的申请,当天获批,随后工程施工展开。

“一次性拿到全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许可,不仅为我们节省大约3个月工期,而且实现了不间断施工。”金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白庆臣说,他们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

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一期工程选择一次性申请全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许可,而同为工程建设项目,渔田小镇二期工程选择的则是分阶段申请施工许可的方式。

“过去项目要等所有图纸审查完成才能整体办证,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分段申领许可证。”正在办理渔田小镇二期施工许可的秦皇岛晟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说,新模式让基坑开挖等基础工程能提前2个月开工,有效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可整体一次性申请施工许可,也可根据工程进展单独申请阶段性施工许可。目前,在北戴河新区按需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已经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广泛应用。

该模式将施工许可细化为底板以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室外配套四个阶段。建设单位既可分段申领专项许可,也可选择一次性办理整体工程许可。“这种模式破解了建设项目‘等图等审’的普遍难题,既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又突破了传统审批‘全或零’的办理限制。”北戴河新区行政审批局建设工程科副科长邱晓伟介绍。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模式一直在优化,2019年北戴河新区在全省首推土方、基础底板、正负零以下、整体四阶段许可,近几年不断优化更新,今年更将分阶段审批升级为按需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按需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实际上是把选择权交给企业。”北戴河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艳宇说,每个工程建设项目情况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推出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可以让企业有充分的选择权,根据工程进度、工期、资金等情况选择施工节奏,最大程度减轻企业压力。

据了解,该创新举措实现建设项目平均缩短工期1至3个月,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动能。目前,北戴河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在开发“智慧审批”平台,未来企业可通过线上系统自主组合审批模块,实现“指尖上的工程审批”。

统计显示,自去年底按需自选式施工许可办理新模式推出以来,北戴河新区已有6个大型建设项目按照该模式获得施工许可。(河北日报记者 张 辉)

来源:河北日报

相关文章

    雄安新区:打造增材制造产业新高地

    近日,由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组织的“装备强国”高端增材制造“雄安行”活动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于浩 摄)活动期间,雄安新区现场推介了新区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情况,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方正发布了《雄安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报告对当前增材

    天津路边停车支付新规!明起全面实施!

    《天津市全面加强机动车停车管理的实施方案》近日印发,方案提出,强化科技赋能停车管理,鼓励各区开展ETC电子不停车收费。记者从公众停车管理服务公司了解到,明天(29)起,公众公司经营的所有“路侧泊位”将全面支持ETC结算。“路侧泊位”ETC缴费借助泊位固定设施和路面流动巡检车实现,只要车辆安装了ETC

    胡钛率队到高明区开展“百千万工程”工作调研

    4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带队到高明区调研“百千万工程”工作,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以分秒必争的劲头、全力以赴的姿态,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努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花田喜事生态小镇。胡钛一行先后前往石塘村花田喜事生态小镇、富湾湖能源电

    河北省高校新增45个本科专业点

    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桑珊)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次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其中河北高校新增45个专业点,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个。据了解,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2025年本科招生计划。专

    自然资源部:“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今天从自然资源部获悉,目前我国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过1.2亿亩,“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预期目标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保护修复面积超1.2亿亩,“十四五”预期目标基本完成。此外,全国还实施了49个历史遗留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