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萤火虫阅读馆——十年而立 微光致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6:2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的老家在湘南一隅的山村,“开门见山”是我从小就有的切身体验。小时候无书可读的印象颇深,我的第一本书来自县城地摊,也是这样一个偶然机缘,让我在之后的人生中,得益于阅读,并经由阅读走向了更为广大的世界。

我有一个梦想

2015年年末,我回老家过年,与一个读五年级的孩子聊天,问及读过哪些书,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摇头。之后,我走访了村落的所有孩子,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建立一家公益阅读馆。对于乡村孩子,没有谁比他们更熟悉萤火虫的光芒,那是童年天空里最明亮的闪烁。因此,我毫不费力地想到了阅读馆的名字,就叫“乡村萤火虫阅读馆”。

凭借互联网的记忆,我找到了十年前我对建立一家乡村萤火虫阅读馆“梦想”的描摹:我有一个梦想,父老乡亲们除了麻将,偶尔能回到书本。我有一个梦想,那些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爸爸、妈妈们能给他们讲述故事。我有一个梦想,孩子们完成作业后,能在公益图书馆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书本能成为安心的陪伴。我有一个梦想,孩子们的世界里不应只有大山,还有翻越大山的梦想,那么首先需要翻阅的就是一本本书。这是一个因阅读而生的梦想,这是一个阅读人对于故土最大的梦想。

当时,我的筹款目标是5000元。没想到招募令发出的第一天,我们就收到爱心捐赠近万元。募集中发生了很多感人故事:平时省吃俭用的大学校友黄异拿出一部分生活费,要圆乡村孩子的阅读梦。正在上海准备返乡过年的杨丹,往行李箱里塞了一本本童书,为了充实阅读馆藏书。时任长沙市天心区铜铺街小学校长胡雪滢说:“有人开始就会成为文化”,这样的文化新风吹到了乡村。

就这样,带着大家的爱与期待,2016年6月18日,藏书2500余册的乡村萤火虫阅读馆在郴州市永兴县黄泥镇沙坑村落成。从此,这个村庄开始了拥有第一家公益图书馆的“新纪年”。

“萤火虫伴读”点亮孩子

图书馆建在哪里,当时颇费了一番踌躇,最后选择了一家榨油坊——一位伯父家。他们家建有新居,十数年来,远近乡邻都是在他家榨茶油、碾米。夫妻为人和善,待人热情,我和伯父商量建馆一事,立马得到了他的支持。

事后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阅读馆的日常管理,顺其自然地落到了伯父的两个孙子身上。凡来借阅的孩子自助填写一张表格,每次借阅上限为五本,归还时打个钩即可。两个小朋友负责图书整理,没有任何酬劳,唯一的奖赏是兄弟俩可以“坐拥”一家阅读馆。自助式借阅极大方便了孩子们读书,从此,三三两两夹着书走在乡间路上的孩子,成为村里一景。

但是,做阅读的经验告诉我,有了书只是解决了第一步,即“读什么”的问题。如何让乡村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这一点更为重要。于是在2016年暑假,我开启了第一期“萤火虫伴读”计划,期冀用伴读的方式陪伴孩子打开一本本“魔法”之书,让每个孩子品尝阅读的甘甜和丰盈。

在返乡前,我就在村里的微信群发通告,乡邻闻讯,纷纷把孩子送到阅读馆。我带孩子们读童谣、讲故事、看电影、玩游戏,短短的三天,是习惯了沉寂的乡村最为热闹的日子。

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个三岁小女孩,被奶奶抱着听我讲故事。第一天,她还怯生生的,到了第二天,就主动要坐在小板凳上了。如今,小女孩已经上初中,在她成长的十年间,远嫁而来的妈妈跑了,阅读成为她忠实的陪伴。

2020年暑假,有感于绝大多数家庭没有孩子读书写字的书桌,我发起了“为乡村孩子添一张书桌”的公益行动。此次行动募集到50套桌椅,从此阅读有了一方安静的角落。

回望多年来开展“萤火虫伴读”,与其说是我点亮了孩子们,不如说是他们点亮了我。如果没有阅读的链接,我与故乡也许早已渐行渐远。因为伴读,我不但知道这个村庄过去的故事,我还将知道这个村庄关于未来的故事,而所有的故事总是需要一代代人来书写。

在困境与希望中前行

随着每年在乡村的往返和行走,我日渐意识到,有了阅读馆不代表有了一切。阅读馆为村庄的文化振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有时微弱到仅仅是一点萤光。

近年所见,玩手机游戏主宰了乡村少年的生活。我数次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聚于屋檐之下,靠蹭来的无线网络沉迷在游戏世界中。大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只能管好吃喝拉撒,对于孩子手机成瘾无能为力。

当然,手机尚不是全部。在孩子们自助借阅的登记表上,我看到一个名字反复出现,他叫曹贝洋,一年最多借了30多本书,哪怕在读高中时期,仍留下了借阅记录。如今,他在大学读信息技术专业。去年回乡时,我遇到了在阅读馆读书时还是小学生的曹敏,他已经成了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看着身材挺拔的他,想起曾在阅读馆书架前流连的那个小身影,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梦想之初,也回到了我出生的20世纪80年代。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很好地注解了乡村萤火虫阅读馆的故事,而我又在准备2025年“乡村萤火虫阅动计划”了。这次我带回的是“阅读礼包”,这是我借爱心人士之手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作者:曹永健 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赤岭小学教师)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河南渑池县法院:普法宣传“赶大集” 助力乡村振兴“零距离”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升群众法律意识与依法维权意识,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4月28日上午,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到仰韶镇韶华村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法治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当天上午,干警志愿者们早早来到集市,悬挂起醒

    教育领航 放飞梦想——合水小学举办书画比赛活动

    华声在线4月28日讯(通讯员 杨梅)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合水小学以“教育领航,放飞梦想”为主题举办了书画比赛活动。本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与社会反响。本次活动全校共收到150幅

    【渝论】两江评 | 基层干部“直播热”需有“冷思考”

    “直播间的朋友们,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咱们村当季新鲜的蔬菜,让在外打拼的老乡们也能尝到家乡的这一口鲜!”连日来,不少基层干部涌入网络直播间,成为一道道“乡村风景”。四川绵阳秀水镇的镇党委书记在油菜花田里迈着魔性的舞步;贵州黎平县的驻村书记操着方言直播卖货;西安高陵区的村党支部书记用七国语言推介本地非遗…

    一条玉带连城乡 满车鲜翠出村来

    编者按:道路通,百业兴。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连接万里河山,为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客流物流,带动乡村整体面貌发生巨变,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央广网特别推出《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系列报道,沿着“四好农村路”,访村落、进田园、看产业,探寻乡土文脉,纵观发

    临沂新桥墩头小学开展家校共育大课堂活动

    鲁网4月25日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水平,临沂新桥墩头小学邀请心理专家李治钢老师与学生家长齐聚堂,开展“ 家校双向携手,共赴美好未来”家校共育大课堂活动。本期课堂聚焦“明确目标、智慧避坑、安全护航、家校共频”四大核心,现场金句频出,家长全程参与度极高,表现出对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