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党建引领+多元调解 南阳市宛城区物业纠纷化解显成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2:35:00    

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袁永强 高崭 赵春/文图‌‌

“街道和法院帮我解决了物业纠纷,现在我的气顺了,心情也舒畅了……”近日,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街道泥营社区张大爷告诉记者,一年前,他因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不高与物业产生纠纷,起诉到宛城区法院后,该院经过与仲景街道综治中心开展深入调解,最终解决了这起纠纷。

张大爷的故事,是宛城区高效化解物业纠纷促和谐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该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辖区住宅小区多、物业纠纷多等特点,由宛城区委政法委牵头,依托宛城区仲景街道综治中心与区法院,推动物业矛盾纠纷源头防范、高效化解。2024年,全区物业纠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61.8%。

聚焦前端,下好预防“先手棋”。该区成立区物业管理行业党委,指导全区168家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推动“红色物业联盟”工作站全区街道全覆盖,建立联席会议、物业矛盾纠纷调解、物业信用等级评定等制度机制,实行物业企业“红黑榜”动态管理,深化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活动,引导市直、区直单位的3600多名在职党员进圈入群,成立“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担任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卫生监督员、矛盾调解员、文体指导员、物业监督员“两长四员”,打造了一批“红色物业”示范点。通过积极探索实践了红色物业党建引领、社区兜底服务、物管委与业委会双重监督等新模式,居民满意度提高80%,同期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的发生率也下降了59.3%。

聚焦中端,打好化解“组合拳”。组建13个“律师服务团”下沉社区为群众解纷“把脉问诊”,整合房管中心、司法行政、法院等资源力量组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设立社区“好邻居议事厅”打造“清风细雨”等品牌调解室,开展无主管单位、无物业服务、无人防技防“三无”小区重点管理治理,设立街道和社区“心情驿站”,落实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件必回、有难必解、有诉必办“五必”要求,将居民的“大事小情”入账处置,满足群众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需求。此外,通过动员辖区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等多方志愿者充实调解力量,成功搭建起了物业管理方与居民之间的面对面沟通平台。

聚焦末端,守好法治“生命线”。依托宛城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物业纠纷诉前调解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实现一次解纷。建立与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联动机制,依托街道综治中心或社区警务室、“法治超市”等解纷平台,跟进涉物业纠纷判后答疑工作,以“诉后多一步”助推群众“满意多一点”。

宛城区探索物业矛盾化解新路径,以机制创新赋能破解物业管理难题,通过将调解工作前置到诉讼之前,充分发挥多元化解纠纷的优势,将物业纠纷化解于萌芽阶段,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从而进一步推进基层善治,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不断推进平安宛城建设水平。

【编审:赵勇生】

相关文章

    职场 “最后一公里” 如何优雅谢幕?西城区法院发布法律指南

    在人生的职场赛道上,临近退休的劳动者本应满怀期待地迎接人生新篇章。然而,现实中,调岗降薪、社保断缴、工龄争议等问题,却成为在他们与退休生活之间的阻碍。4月29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西城区法院召开“涉临退休人员劳动争议案件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用专业的法律解读,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搭建起平稳过渡的桥梁

    “5·8人道公益日”众筹活动启动 五大公益项目 传递温暖力量

    在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南阳市红十字会启动2025年“5·8人道公益日”众筹活动,并在腾讯公益正式上线“南阳博爱家园”“南阳红十字豫苗助学计划”“银龄助老工程”等五大公益项目,用善心、善举和行动,汇聚爱的海洋,为困难群众纾困解难。据了解,此次上线的五大公益项目各有侧重。“南阳博爱家园”开

    垃圾分类新时尚在上海蔚然成风

    不久前,位于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新城铭庭的智能垃圾厢房焕新亮相。金属质感的外观独特的弧形设计搭配时尚遮雨棚,与小区的整体格调完美融合,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新垃圾厢房很漂亮也很实用。”居民葛先生说,对于他这样忙碌的上班族来说,智能垃圾厢房无疑是一大福音,“随时可以来投递垃圾,方便极了。”2

    广州荔湾逢源街道打造全市首个玉器珠宝行业专业调解平台

    4月28日,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党工委在华林国际C馆七楼举办“玉和堂”行业纠纷联调工作站揭牌仪式,标志着广州市首个聚焦玉器珠宝行业的专业化调解平台正式投入运营。位于荔湾区逢源街道的华林国际C馆作为广州体量最大、品种最全的珠宝玉器交易中心之一,有近千个商铺进驻,是逢源街道“美玉”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

    家附近的社区食堂菜品总是老面孔?盼它越来越好的人们还有哪些建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杨云寒性价比高、口味不错,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食堂转型升级为社区食堂,相约去社区食堂吃饭,已经成为很多在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选择。不久前召开的杭州市老年助餐新政新闻发布会提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2300余家,村社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发布会还宣布,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