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潮观鱼】
7月26日晚,网红“旺仔小乔”发文道歉,称未来会“更加审慎言行,对潜在敏感话题保持高度警惕”,这封《道歉信》让有关《年轮》原唱之争的话题再次登顶文娱热搜。
在歌曲《年轮》随电视剧《花千骨》问世十周年之际,因为网红“旺仔小乔”一句“《年轮》由汪苏泷创作,但原唱是张碧晨,我认定的事不会改”,这场旷日持久的原唱之争突破了粉丝圈层,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轮又一轮口水战,从饭圈偶发的争执演变为一场引发广泛讨论的文化和法律话题。
双方团队在7月25日凌晨集中发声各执一词,随后未再公开回应,但粉丝间摩擦持续,有大量粉丝跑到对方艺人社交账号下质问,张碧晨微博评论区已被“攻陷”。普通听众则逐渐分化,一部分人坚持站队,另一部分认为“好听就行,无需纠结所谓原唱”,还有人觉得是好事——以后非原创歌手约歌、唱作人给别人写歌都要讲清楚原唱归属。
7月26日,“张碧晨方说无需多言”“张碧晨有三首歌都是汪苏泷作词作曲”等话题又接连登上热搜。这场看似关于版权和表演权利的争论,如今已经被喧嚣所掩盖,升级成了一场汪苏泷粉丝与张碧晨粉丝之间的“艺术价值争夺”——
《年轮》究竟是创作者的才华赋予了歌曲灵魂,还是表演者的诠释成就了经典?一首歌的成功,词曲作者和首唱者,哪个贡献更大?

事件发展至此,在路人眼里,这两位同年同月生、生日就差7天、去年还在亲切互称“仙子”“仙女”的乐坛好友,因为网红的言论就闹成这样实在可惜,也没必要,似乎被舆论牵着鼻子下场进行了一场撕破体面的争论。
然而,也许这场风波正是戳中了他们各自内心最在乎的东西,网红“旺仔小乔”的言论恐怕只是导火索。

作为唱作人,汪苏泷曾被誉为“QQ音乐三巨头”之一,这些年不断通过原创作品证明其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他曾为要回自己歌曲的版权打过官司,因为吃过亏,所以版权意识十分强。此外,他很在乎网友的评论,希望摆脱“非主流”“网络歌手”的标签,所以,听到一首自己创作的出圈歌曲被人说“原唱不是他”“不是因为他而红”“如果他先唱不会红”,也许触及了他最脆弱的地方和他的底线。
2017年,汪苏泷在《蒙面唱将猜猜猜第二季》节目上表示,曾经有一首歌他非常喜欢,发行后他去看网友评论,第一条就写如果这首歌不是汪苏泷唱的话,也许会红。“我当时觉得挺心酸的,作品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我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父亲,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通过更多平台让大家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还曾在《脱口秀大会》节目中表示:“有些人听一首歌觉得不错,但是一看,汪苏泷写的,就觉得这歌没那么好听了。就比如《花千骨》的主题曲《年轮》,大家都听过张碧晨唱的,但其实这首歌词曲是我,原唱是我,就这么说吧,除了张碧晨,这首歌都是我的。”

而张碧晨,作为这个十年的OST女王,接过的电视剧插曲演唱工作无数,凭借浑厚的嗓音和动情的演绎唱红了很多影视剧插曲,但长期被质疑“不会原创,只会翻唱”。类似的评论,实际上否定了她作为实力派歌手的艺术贡献,削弱了她的处理和解读对作品的魅力加成。
纵观这次事件的时间线,部分舆论和各自粉丝阵营的激进言论,助推了这次矛盾的爆发。
2015年,汪苏泷为电视剧《花千骨》创作插曲《年轮》,2015年6月15日,张碧晨演唱版作为《花千骨》电视剧插曲率先上线,是首个公开发行的录音版本,亦为剧中唯一使用版本;汪苏泷男声版于同年6月30日以单曲形式上架,晚于张碧晨版15天。两版本同期收录于官方原声带。
彼时,双方不仅没有原唱争议,张碧晨还在微博转发宣传汪苏泷版本,认可对方作为创作者最懂歌曲语言。
2017年起,汪苏泷在参加音乐节目和其他综艺时,多次介绍自己是《年轮》词曲作者和原唱,创作历程被更多人知晓。
此后,两位歌手每次分开演绎《年轮》时,总有网友评论“原唱更有味道”或“原创作者人唱得更好”,引发小范围讨论。
2025年7月22日,凭借不露脸翻唱走红的抖音千万粉丝网红“旺仔小乔”宣布将以蒙面形式在上海举办首场个人演唱会,当天,她在回复网友时称自己认定《年轮》原唱是张碧晨,否认汪苏泷原唱身份,引发双方粉丝争执。
7月23日,有网友发现,QQ音乐移除张碧晨版“原唱”标签(后恢复为“双原唱”),这种操作加剧了粉丝对立。从数据上看,张碧晨的版本在各音乐软件的收藏量均远高于汪苏泷版。
今年7月25日零点刚过,汪苏泷对接号@SilenceRadio0917 率先就此次风波发声,宣布收回歌曲《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
两小时后,张碧晨工作室也在凌晨发布声明,坚称张碧晨是《年轮》“唯一原唱”,并于25日傍晚再次发文,称经查阅张碧晨原经纪代理方与制作方签署的正式合约,张碧晨依法享有该歌曲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演唱的权利,但出于尊重与自我选择,张碧晨今后将不再演唱该歌曲。
7月25日晚,汪苏泷在“十万伏特2.0巡回演唱会”深圳站现场,用 “身正(深圳)不怕影子斜” 的谐音梗,疑似回应此次争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 于7月25日解读称,首先,我国《著作权法》中并没有“原唱”这一法律概念。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是词曲作者和表演者。汪苏泷作为词曲作者,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包含“复制、发行、表演、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他可以在授权范围内许可任何人演唱,也可以自己演唱,不受次数限制。而在“最早演唱并公开发行”这一语境下,如张碧晨版本之前确无其他在先发行版本的,则张碧晨符合公众语境中“原唱”一词的标准,其应被视为《年轮》的原唱。
其实,在华语乐坛,《年轮》这样的“原唱之争”并不少见。
公开资料显示,《老鼠爱大米》2003年在网上走红版本的原唱并非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杨臣刚,而是王启文。2003年,王启文经纪人称从杨臣刚处购买《老鼠爱大米》的使用权,然后交给王启文编曲并演唱。后来杨臣刚从王启文手里拿走了歌曲的样带,2004年年初,杨臣刚把王启文演唱的版本发布到网上,当时并没有署演唱者的名字,只是署名“杨臣刚词曲”,因此许多网友都误以为是杨臣刚演唱的,歌曲发表后走红网络。2004年11月,杨臣刚推出自己演唱的版本。
杨臣刚和王启文
李健2003年创作并首唱《传奇》,但2010年王菲在春晚翻唱后让这首歌爆红,很多人误以为王菲是原唱。不过,俩人并无版权争议。
S.H.E和飞轮海演唱的《谢谢你的温柔》,由陈信宏(五月天阿信)参与作词作曲,这首歌的副歌来自五月天的《温柔》,很多人误以为《谢谢你的温柔》抄袭《温柔》,其实阿信参与了《谢谢你的温柔》创作。
汪苏泷为容祖儿创作了歌曲《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词曲是汪苏泷,他经常在公开演出中唱这首歌,但他承认容祖儿是原唱。
如今,《年轮》原唱之争反映的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焦虑——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急于通过简单的二元对立来确立自己的立场,喜欢听谁的就支持谁,完全抹杀另一人的贡献。
音乐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异化。唱片公司、流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和营销机构深谙“争议即流量”的法则,原唱之争客观上为《年轮》带来了发行十年后突然增长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这两天,《年轮》登上了音乐平台的飙升榜,歌曲搜索量激增。

2025年7月26日QQ音乐的热搜榜
《年轮》原唱之争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文化消费中的异化与焦虑。解开这个症结,需要我们集体培养更为成熟的音乐素养——既要承认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价值,也须尊重词曲作者的创作版权。唯有换位思考,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避免陷入“密密麻麻是我的自尊”的情绪陷阱,才能构建音乐产业链各环节主体良性互动的健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