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毕淑敏:青春在山巅开出理想的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3:59:00    

【新闻人物】

“这部小说,封存着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近日,在长篇小说《昆仑约定》发布会现场,作家毕淑敏坦言。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医学知识创作了小说《昆仑殇》《女心理师》及散文集《心灵密码》等。

《昆仑约定》是毕淑敏最新的长篇小说。作品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战士在极端环境中淬炼生命、追寻理想的故事。小说聚焦高原部队诊所,通过郭换金、景自连、麦青青等人物,讲述了在“世界第三极”的严酷环境中,年轻的战士们以青春守卫国界的故事。

“高原上气候恶劣、物资匮乏、医疗条件简陋。部队诊所不仅是救治伤病的地方,更是战士们心灵成长的熔炉。在昆仑之巅,他们用生命丈量信仰的高度,以热血铸就永恒的约定。”毕淑敏这样阐释《昆仑约定》的“题眼”。

回忆自己16岁起开始戍边的经历,毕淑敏说,对高原的第一印象是荒凉。但不久后,她就习惯了高原,知晓了高原上的青春是何等模样——“那时我们十几岁,尚未来得及盛开为花,就被生活直接拍砸成凝冻的松柏。”她和战友们全力以赴保家卫国,让背后的山河和人民安享和平。从那时起,她爱上了高原,以至于离开之后,再也没有见过比高原的云更美的云。

毕淑敏认为,自己年轻时身体里居住着沧桑的灵魂,近40年前写下了小说《昆仑殇》。当她70岁时,借着《昆仑约定》的书写,重新潜入十六岁半的心灵,把记忆汇总成述说。

毕淑敏谈道,写《昆仑约定》是她埋在心里几十年的种子,也是对一座山许下的承诺。年轻的时候没有写,是怕自己写得不够好,技艺不够,没办法把那些强烈的震撼表达清楚。出于私心,她希望这部小说在生命末期临近的时候去完成。但岁月不饶人,再推,她害怕自己写不完了。有一天,她算了算日子,已经70岁了,那就开始吧!

她从亲历者的角度,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刻画边疆部队生活,也用医者仁心诠释人性的光辉,“我已经70多岁了,我把那些珍贵的、刻骨铭心的、必须述说的回忆,交给了这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高原上,我的青春在山巅开出了理想主义的花”。

在创作《昆仑约定》时,毕淑敏曾几度入院。当她完成这部作品时,她坦言自己已不畏惧离开世间。

发布会现场,作家梁晓声谈道,《昆仑约定》是一本受义务感、责任感驱动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它的难能可贵,在于亲历性。它是倾注真诚和感情的作品。

(本报记者 韩寒)

相关文章

    莱山区开展“青春奋进正当时 挺膺担当建新功”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

    为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展现现代化新莱山青年的朝气与活力,4月29日,莱山团区委联合莱山区司法局团委、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团委开展“青春奋进正当时 挺膺担当建新功”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传递青春正能量,增强青年一代的社

    军民同心谱新篇 红色热土铸辉煌!遂宁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年4月24日《遂宁日报》05版涪江奔涌,赓续红色血脉;川中热土,激荡双拥新声。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下,遂宁在四年前首次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了这一国家级荣誉“零”的突破;2025年,我市再创佳绩,遂宁市、射洪市双双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四川省内实现市、县级市两级同时获此殊荣的市州

    中国之城|青海玉树:从生态绿地中“长”出的高原小城

    新华社西宁4月17日电 题:青海玉树:从生态绿地中“长”出的高原小城新华社记者汪伟、柳泽兴从空中俯瞰,在群山环绕之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密集的建筑在山谷中拔地而起,巴塘河宛如翡翠玉带穿城而过。从长江源头奔涌而下的水流在这里形成一大片湿地,玉树市仿佛是一座镶嵌在湿地里的高原小城。玉树市位于青藏

    毕淑敏:青春在山巅开出理想的花

    【新闻人物】“这部小说,封存着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近日,在长篇小说《昆仑约定》发布会现场,作家毕淑敏坦言。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医学知识创作了小说《昆仑殇》《女心理师》及散文集《心灵密码》等。《昆

    点亮心灯融化孤独 《妈妈的星星》新书分享会举办

    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刘颖颖)在第18个“世界自闭症(孤独症)日”来临之际,“点亮心灯,融化孤独——长篇小说《妈妈的星星》新书分享会”近日在京举行。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本书作者雪漠,《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付秀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