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为167个特殊家庭重燃希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5:19:00    

三年时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近三倍,45名残障学生先后重返校园,为40余名残障孩子“送教上门”——

为167个特殊家庭重燃希望


记者 张凤燕 通讯员 郑颖 樊子良

宿舍里,在老师不停地引导下,患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把被子叠整齐;手工课上,老师一次次示范,自闭症孩子也捏出了像样的橡皮泥作品;康复训练室里,老师们摆弄着器械,一遍遍辅助脑瘫孩子做康复……

走进蔚县特殊教育学校那一刻,一幅幅随时定格的画面都充满爱与温暖。

很多人想象不到,在这里,老师们会用半年的时间教学生叠被子、系鞋带;用成百上千次的重复,让从来不说话的孩子开了口。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到学会一技之长,这背后凝聚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付出。他们用爱心、耐心和各种方法陪伴残障学生走过艰难的成长岁月,为众多家庭点燃生活的希望,也收获着常人无法感受到的成就感。

“我有两个妈妈”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自己的妈妈,一个是校长妈妈。”句子很长,7岁的脑瘫患儿东东坐在轮椅上,挥舞着手臂,一字一字地想要快点表达他的心情。这时,他口中的“校长妈妈”——张国华悄悄地背过身子,擦拭着眼睛。

“东东虽然残疾,但正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张国华告诉记者,东东爸爸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妈妈常年照顾他也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张国华动员孩子来学校上学,还给孩子妈妈安排了宿管工作,让东东和妈妈都很感谢学校。

“目前,我们正在联系爱心人士捐助,准备为东东做手术,也许有一天他能站起来。”张国华充满希望地说。

任蔚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三年时间,张国华与这些残障孩子、特殊家庭之间的故事有很多。她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大家公认的“行家里手”。

2022年8月,张国华在老校长退休、新校区搬迁的“节骨眼儿”上,临危受命接任蔚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她至今记得,2022年8月22日的那天,局领导带她走进特教学校新校区,对她说:“马上要开学了,搬迁任务重,你就地办公吧。”

来不及多想,她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白天和老师们采购教具、布置教室宿舍,晚上争分夺秒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尽管做足了准备工作,可当她第一次与或聋哑、或智力障碍、或自闭症儿童见面时,一种无从下手的复杂心情涌上心头。

拥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张国华认为,特殊教育需要完整的教学体系,针对特殊的教育对象,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分层实现教育目标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建立了“启智”“启康”“启能”——“三启”课程体系,从生活适应到康复训练再到技能培训,为孩子将来能够自理、自立打下基础。

同时,她千方百计与北京专业院校对接,邀请专家到校指导,每周开展教研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学校与县医院、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医疗单位、高校合作,实现医教结合。

为了让更多残障孩子走进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她用两年时间,深入全县561个村进行走访调研,进入上百个残障孩子家中做工作,最终让45名学生重返校园,再加上认可学校自动报名的学生,在校生人数从67人增加到167人,增长了近三倍。

付出后的收获

独立上厕所、系鞋带、拉拉链,这些对于常人来说极简单的事情,可对于特校的孩子来说,却不容易。

“老师手把手教,重复再重复,可能需要用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孩子才能掌握这些基本的本领。所以,特教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包容心。”张国华说。

去年,有智力障碍的小伟刚入学时,走路竟手脚并用。老师们得知孩子的胆子特别小,因为在家里摔过两次跟头,就再也不往起站了。为了让小伟站起来,班主任刘丽平一次次蹲在地上,让这个16岁的大小伙子扶着自己的肩膀学站立。通过不懈的鼓励,两个月后,小伟自己站起来、并能向前挪步了,那一刻,刘丽平喜极而泣。

当自闭症孩子小雪突然有一天对班主任佀冬琴说“老师,我爱你,谢谢”时,她泪流满面,扳着手指头数了又数“7个字”。佀冬琴记得,孩子刚来学校时,经常随地吐痰,她明白孩子这种无意识的表现是因为过于紧张导致的。她不说教、不强调,只是默默地在孩子经常吐痰的地方放上痰盂,用心安慰,慢慢地改变孩子的习惯。

“00后”教师张文博每天中午休息不了,只为看着不愿意睡觉的自闭症儿童小升。“开始,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无视’你,但我每天坚持叫他,三个星期后,再叫他时,他竟然扭头看我了,再过两个星期,他主动给我递东西了,又过一段时间,他主动要求我抱抱。”说起自己的学生,张文博几次哽咽。

如今,走进蔚县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会主动招手与人打招呼,很难想象,之前的他们往往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于中度残疾,着重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而对于轻度残疾,着重培养技能,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张国华说。

在学校钻石画室,记者被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深深吸引,《九鱼荷花》等挂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细看这些作品全部用一颗颗小“钻石”粘贴而成,它们都出自启智二班的邓焰同学。张国华自豪地说,这个孩子已经就业了,现在在一家食品加工厂做包装。

送教送去希望

“有些重度残疾,又在偏远山村的孩子,来不了学校,我们就‘送教上门’。”张国华说,特教学校老师,每周都有送教任务,这一坚持,就是好几年。

开始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都这样了,没什么可学的,老师到家里也是徒劳,甚至为家长增加麻烦。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学习、会学习,这样才能为家长送去希望,为孩子塑造未来。”张国华说,为了取得家长信任,他们与爱心人士、爱心组织广泛对接,送教同时,为困难家庭带去米、面、油、衣服等爱心捐赠,请爱心人士、村干部帮忙做思想工作,老师们的真诚逐渐感化了家长,甚至变成家长们最信任的人。

在蔚县吉家庄镇一个小山村,校工会主席常玉花送教的一名脑瘫患儿叫小悦,孩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每次去送教,常玉花都大包小包地带东西给她们,娘俩一年四季的衣服都不用买。前年冬天,家里突然着了火,过后,无助的孩子妈妈第一时间拨通了常玉花的电话。

接完电话,常玉花当下组织老师们捐款捐物,第二天带上衣服、电饭锅等物资赶到小悦家。事后,常玉花还帮忙把小悦家所有烧毁的证件跑办补齐。

有的送教点山高路远,为了保证送教数量和质量,老师们常常不见太阳走、饿着肚子回,12名老师,一人包一个乡镇,风雨无阻,保障了40多名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也为一个个家庭带去温暖和希望。

“我送教的一个脑瘫孩子,他的励志故事感动了爱心企业,如今,企业与他签了就业合同,每个月有固定工资,还给交养老保险。”

“前不久联系的爱心基金会将对全校孩子根据年龄进行不同资助。”

“去年,孩子们在自己的农业基地栽的果树,今年发芽了。”

……

说起最近一桩桩、一件件的高兴事儿,张国华满眼晶莹。“5年后的秋天你们再来,孩子们定会亲手摘下红彤彤的苹果,送给你们!”她说。

(文中学生名字除邓焰,其他均为化名。)

编辑:帆帆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2025年广州普高名额分配招生工作安排出炉:名额分配比例为50%,录取分数下降40分

    【来源:广州日报】4月30日,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及相关问答。 今年名额分配计划比例保持50%不变。5月6日至12日将公示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的考生名单。5月13日将举行电脑派位仪式,并公布各名额分配招生学校的名额分配计划数及名额分配录取最低

    这5类人,真不建议五一出去玩!理由出乎意料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你的假期计划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查好了旅游攻略,订好了热门景区的门票,等不及要远走高飞,趁这次假期好好吃喝玩乐一番。相比之下,也有些人的五一计划只是想宅在家里躺平,看看剧,吃吃零食,睡到自然醒。如果你也是五一宅家人,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兴奋地准备出游,内心会不会隐隐有以下这几种

    叶舟《敦煌消息》绘本出版上市

    《敦煌消息》叶舟 著 钟琳 绘书号:978-7-5423-6046-5定价: 68.00元内页预览作者简介叶 舟著名诗人、小说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文学创作。叶舟先生著

    陕西省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 严格管控特定类型招生

    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4月27 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为进一步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为,严肃查处招生入学环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的教育焦虑,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陕西省部署开展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持“免试就近” 因身体原因延缓入学需申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举办“繁花诗会•春之颂”国学主题展演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27日讯 (通讯员 栖霞轩 摄影报道)4月25日,栖霞市大庆路学校“繁花诗会•春之颂”国学主题展演在多功能厅举行,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参与,31个班级以诗会友,演绎经典。一年级萌娃用童声吟诵《春晓》《古诗连诵》等,融合古筝与课桌舞,展现国学魅力;二年级以课本剧重现经典,《大象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