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侧空翻之后,宇树还能翻向哪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21:57:00    

2秒钟之内,G1完成了一个侧空翻并落在了地面上。

这是全球第一个完成侧空翻的电驱机器人。3月19日,宇树发布了旗下人形机器人G1成功完成侧空翻的视频。视频中,宇树在不同背景下从右侧进行了两次侧空翻。距离宇树人形机器人H1原地空翻过去了一年,距离上一次G1秀出的720度回旋踢能力刚刚过去了半个月。

宇树表示,在此程序开发过程当中,G1没有任何故障损坏。“从G1的跳舞、回旋踢、侧空翻等视频来看,宇树的强化学习算法确实是国内乃至全球最顶尖的。”一位上海的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机器人的训练算法已经基本转至强化学习,但跑通的企业还比较少,就宇树目前的表现来看,该公司很有可能跑通了这条路径。

她告诉记者,强化学习依赖奖励机制引导模型优化,但奖励函数的设计和参数的调整存在高度试错性。“如果团队尚未完全掌握强化学习的系统性调参方法,导致每个动作都需要大量微调,那么机器人学习新动作的时间将会很长。”

强化学习带来的随机性让宇树掌握了先机,硬件的稳定性为宇树的动作多样性“托底”。“G1一米三的身高和轻量化的机械结构决定了它能够尝试更多元的动作。”萨摩耶云科技集团AI机器人行业研究员郑扬洋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宇树的高扭矩密度关节电机和关节力传感器是实现空翻的关键。“G1的自研电机能够保证机器人在完成像空翻这样高爆发力的同时,找到高速运动的稳定性。”

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也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宇树旗下的另一款人形机器人H1能够实现后空翻,离不开硬件自身的稳定性。不同于G1训练时没有损坏,H1在学习后空翻过程中摔过很多次,也维修过几次。“很多人形机器人团队或者没有信心去做这件事,或者本身没有足够多的人形机器人去做测试,也或者他们已经试过了,但人形机器人摔得粉碎。”

不过,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似乎留给宇树空翻的方向已经不多了。对于实际的工业和家庭场景来说,能否提供更实际的价值,是宇树接下来需要真正翻过的门槛。

相关文章

    年龄越大越要少锻炼?医生强调:尤其这3种运动,做多了是在减寿

    秋日的阳光透过银杏叶,在养老院的步道上织出金色光斑。 72 岁的张奶奶扶着栏杆缓缓踱步,膝盖传来的钝痛像潮汐般时涨时落。她望着远处草坪上打太极的老人们,想起年轻时在田径场上如风的日子 —— 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引以为傲的运动习惯,如今竟成了关节的 "催命符"。一、 岁月刻刀下的身体密码:当运动

    视觉AI量产进程再提速,虹软车载产品集中亮相2025上海车展

    最新消息,虹软多项智能汽车视觉核心技术参考设计及软件方案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分别在欧冶、舜宇、长江三大生态合作伙伴展台同步展出。在本次上海车展中,虹软聚焦“多功能融合、性价比优、部署高效”的产品理念,面向前装乘用车重点展示了SouthLake(南湖)多功能(ADAS+DMS)前视一体机视觉参考设计及软

    机器人马拉松“名场面”刷屏!“宇树摔倒”引热议,最新回应…

    4月19日7点30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完成21.0975公里的赛程。画面显示,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机器人踩着小碎步,高频冲刺。顶着“小巨人队”名号,却是参赛队伍中最矮机器人的北职大“0306”小巨人,在跑步时还不忘挥手回应观众,赢得一片回应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三层融合,2025年产业质变!

    来源:市场资讯1. 机器人算法:融合机械+自控+ICT 的边界本章解释机器人学科融合的问题。机械、轻工、家电、汽车背景的产业公司,认为传 感器已经相对成熟,好奇软件算法决定的智能化程度。TMT 背景的科技公司,往往对机 械零组件、工程化,较为陌生。机器人与能源的关系问题,也是未解之谜。1.1 三个流

    冲线!“天工”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

    今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与联合主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目前,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夺得冠军。好样的,点赞!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