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蜱虫有毒吗(警惕蜱虫叮咬严重可能致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9 08:50:42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记录了母亲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该网友称,起初家里人以为其母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经检查,其母被确诊为“蜱虫病”,是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小小的蜱虫为何有如此杀伤力?应如何预防?被蜱虫咬后又该如何处理?

蜱虫是什么?通常在哪里出现?

蜱虫是一种吸血的寄生虫,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随着天气转暖,蜱虫每年4至9月最为活跃,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都可能会与蜱虫亲密接触,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的先例。

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
蜱虫可以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徐京杭介绍,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叮咬人体后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等。
“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徐京杭提醒,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蜱虫叮咬,如何处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斯说,被蜱虫叮咬后,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自行处理,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内。
因为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就医;若无法及时就医,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注意预防,避免蜱虫危害
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挠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耳后、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徐京杭建议,如果去野外露营、徒步,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皮肤露出;
衣物最好选择浅色,便于发现蜱虫;
避免在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
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防蚊液也能起到减少蜱虫叮咬的作用,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柠檬桉油;
野外归来要及时洗澡更衣,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虫附着,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如果携带宠物外出踏青,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并给宠物定期驱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