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韧性”
“韧性”原意是指物体柔软坚韧,不易折断的性质,后来引申为人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
书里所讲的“韧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创伤、打击、逆境等困难时的复原力,面对打击的抗挫能力。
韧性越高的人,遇到打击,很快能从负面情绪中走出,还能够从中获得成长。
韧性不是在时间中慢慢恢复,而是自己主动地应对,让自己走出低谷,重拾信心。
韧性是成功人士特有的特质,比如俞敏洪经历了新东方的起落,还依旧能发现新的机会,开拓新的领域。拥有韧性的人,更容易成功。

02 如何打造“韧性”
有韧性的人更有力量,如何打造韧性,作者提出了“韧性飞轮”模型:
“韧性”是飞轮中心,三个叶片是:觉察、意义和连接。
觉察是人与自己的关系,意义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连接是人与他人的关系。
本书最有感触的点是:“持续小赢”,它是飞轮的原动力,是让韧性飞轮转起来的行动。
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坚持,无法实现目标,是因为定的目标太大,作者提出了“持续小赢”的概念。
“持续小赢”就是把目标落实到每一天微小的进步中。
一本书叫《微习惯》每天完成一件小事,哪怕是一页书,当难度降低时,人的习惯很容易养成。
当我们的一个个小目标能够完成时,就拥有掌控感,就更有动力,更容易坚持。
贝多芬说:“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持续小赢”就是滴水穿石的力量,用积累获得复利,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03 “韧性飞轮”
韧性飞轮的第一个叶片:觉察
行为的改变来自于认知,认知改变,行为改变。
我们常常对自己是没有觉知的,看不到内在的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就像“俄罗斯套娃”,剥下一层层外壳,一层层打开,才能看到本我。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才能发生改变。
提升觉察,作者给了三个方法:
一 焦虑拆弹表
事情发生了,把事情记录下来,写下自己最担心什么,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会有什么影响,然后进行反思,那些是自己可控的,哪些是自己不可控的,对于自己可控的采取行动。
在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下功夫,反复练习。
二 记录三个幸福时刻
三 正念冥想

韧性飞轮的第二个叶片:意义
这里面有个概念:“发现自己的的意义π”。
“发现自己的的意义π”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这件事是自己感兴趣的,能够带来幸福感、满足感。
找到自己的π,尝试找到积极体验,通过练习变成自己持久的热爱。
书中介绍了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意义树”。
“树根”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在工作和生活里“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层目标是为了达到终极目标,你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底层小目标就是“树枝”,列出每天做的事和中层目标连结,就能看到那些事可以达到目标。
用“持续小赢”做好每天的事,达到小目标,最终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人生的改变就是这样一点点做到的。

韧性飞轮的第三个叶片:连结
“人的最终幸福,是和你周围的社会关系有着亲切关系的幸福。”
人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幸福也来自于关系,连结就是与人建立关系。
在与他人的关系里面最重要的三点是:信任、积极回应、利他。
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获得支持,对于打造韧性很重要。
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要放下自我,多利他,利他其实也不难,力所能及地多去帮助别人。
在与人沟通中要做到积极回应、专注聆听和正面表达。给予他人更多的关注、肯定和赞美。
方法:感恩记录,每天记录值得感恩的事。
每周做一件帮助别人的小事。

总结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不会有什么成就,但这本书对于我们的帮助是可以靠“持续小赢”,用微小的习惯,长期积累,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人的心态、思维都可以改变,思维改变行动,行动塑造大脑,这些改变来自于自己反复做的事,“积小赢,成大胜”这是这本书给我们的认知。
在自己的热爱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几个小工具:每天记录三件幸福的事,记录感恩,做帮助别人的小事,正念冥想。
我们都可以用在生活中,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拥有韧性,即使在绝望中,依然能保持美好的希望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