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报修后,几天就换上了新器材,小孩子玩得可开心了。”近日,家住三亚同心家园五期的李阿姨发现湖心岛公园里损坏的儿童摇摇乐已经焕然一新。更让她满意的是,维修完成后收到了短信提醒:“您报修的湖心岛游乐设施已修好。”短信还附上了维修人员的联系电话。
这一便民举措的快速落地,是三亚市旅文局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学查改、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一段时间以来,市民反映公园健身器材“重建设、轻管护”问题,市旅文局积极行动,转作风促整改,对全市公共健身器材进行了全面摸排,摸清群众需求和问题重点。
“以往公园健身器材损坏主要靠管理人员巡查发现,过程耗时长、效率低,群众满意度不高。”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民生设施真正“活”起来、“转”起来,市旅文部门在公园健身器材贴上报修二维码,群众发现器材损坏即可用手机扫码报修。
从今年7月起,三亚198个健身器材点位全部配上专属二维码,市民扫码即可提交损坏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工单并实时显示进度。截至8月11日,已接收报修15件,除需更新的器材外,均实现“当天派单、三天办结”,维修完成后还会通过短信告知市民。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一码报修”的基础上,市旅文局给健身器材建立“红黄绿”三色电子台账,系统根据器材状态进行动态分类标注:红色代表高危隐患(即修)、黄色代表一般问题(限期整改)、绿色代表完好可用。这不仅为维修优先级排序和资源精准调配提供科学依据,也提升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一码报修”带来的便利,让市民对政府提供便利公共服务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这类问题?市旅文局举一反三,推动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化、制度化。针对器材采购、巡查、维修环节责任模糊的痛点,制定专项管理制度,明确“谁采购谁负责、谁巡查谁记录、谁维修谁兜底”的责任闭环,确保从器材落地到报废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责任人“托底”。“这相当于给每个人划好责任田,推动监管‘网格化’,全程责任可追溯。”该负责人说。
健身器材快修是民生服务的“小窗口”,群众在健身锻炼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
“下半年,我局将牵头组织对老旧的健身器材维修一批、报废一批、更新一批,确保健身器材性能始终保持良好,对于不足的部分,督促属地旅文部门进行配建。”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制度筑基和智能提效举措,构建健身器材维护管理闭环。同时,试行与住建部门联动将报修内容和范围拓展到公园设施,让便捷服务覆盖更广。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少云
编辑:刘维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