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微言 |从夜市排队到公交 “加班”:夜晚的城市如何“撒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12:54:00    

暑期过半,高温未减,各地夜经济却随夜幕降临,在街巷楼宇间持续升温。如今的夜经济不仅是城市活力的风向标,更是商业业态创新的平台,已成为拉动消费的核心引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2018年至2023年,我国夜经济市场规模从22.54万亿元增长至50.2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62.3万亿元。

当下,暑期夜经济的热度尤为显著。杭州西湖湖滨夜市,灯笼长廊下手作饰品摊与网红茶饮店前长队蜿蜒;广西南宁埌西夜市,老友粉摊位前食客络绎不绝,日均客流超万人次。为避开日间酷暑,各地商家纷纷延长营业时间:上海外滩一家老字号点心店将夜间经营延长一小时后,销售额增长10%—15%,新增收益足以覆盖人工成本。而夜经济的活力还能带动多元业态:南京“苏超”联赛期间,未抢到票的球迷把商场变成“第二现场”,大屏观赛配啤酒小食的消费组合,直接带动重点商圈和景区日均客流量增长超20%。

然而,夜经济的迅猛扩张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挑战。部分商圈夜间地铁公交早早停运,“打车难”成了不少城市的突出问题;深夜公厕关闭、停车位短缺,让不少家庭游客望而却步;噪音扰民与卫生管理滞后,更引发周边居民投诉——这些问题都在削弱夜经济的可持续性。

破解这些痛点,需构建长效机制:

其一,让公共服务适配夜间节奏。可借鉴南京奥体中心周边做法,根据人流峰值动态调整公交地铁运营时间,在重点商圈增配临时停车位与24小时公厕,确保消费者“行得顺、逛得爽”;

其二,创新管理机制。打破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壁垒,同时引入智慧化手段,通过大数据监测夜间人流、交通数据,提前调配执法力量,在秩序维护与适度干预间找到平衡。

此外,夜间消费模式还需突破“吃喝购”的局限,深度融入城市文化基因。如西安大唐芙蓉园《大唐追梦》、开封府景区《南衙千秋月》等夜间实景文旅项目,既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又为夜经济注入持久活力,成为可复制、能延长消费周期的“夜间文化IP”。

夜经济是观察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窗口。当公共服务精准对接夜间需求、管理机制实现多元协同、文化内涵深度融入消费场景,夜间的烟火气才能突破短期热度,从周期性增长转变为持久动能,让每个城市的夜晚既繁华有温度,又秩序井然。

相关文章

    在郑州“一环”见证3600年城变

    守好“老”的底色和文脉,拓展“新”的内涵和意蕴,“郑州一环”见证城市的进化与变迁。“博物馆里逛展,历史街区拍照打卡,现在‘郑州一环’出圈出片,时尚新潮。”8月16日,家距郑州商代古城墙不远的市民王香丽带着孩子来了一场周末Citywalk。3600多年前,商王成汤在郑州营建亳都。时至今日,4.5公里城

    潮评丨达人直播+文旅,“卷流量”更要“卷内容”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直播现场。由快手提供。这几天,千岛湖公益直播大舞台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这一直播活动为千岛湖“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千万粉丝主播、歌手唐薇开通直播,与观众亲密互动,现场气氛热烈。集市火热开张,小贩们忙着招待顾客,为淳安这座一到夜晚就有些平静的浙西县城平添了几份烟火气。从

    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共探新商业文明发展路径

    8月16日,“美好生活·书香中国”城市行活动第二季走进爽爽贵阳,来自全国的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以实践案例分享了品牌创建、创新与融合的故事,现场还发布了新书《和谐管理理论》,以书香共促商业文明。现场,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品牌成长的核心逻辑、品牌年轻化的打法以及高端化与国际化路径。专家们认为,品牌建设需以

    《假期中的她们》开播,全女阵容开启城市轻旅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晓婷8月14日,芒果TV原创城市探访文旅真人秀《假期中的她们》开播,节目将在长沙、长治等四座城市展开“城市撕拉片”旅行模式,通过充满烟火气的民生视角和生动的镜头语言,将城市文旅主题拆解成易感知、易理解、易共鸣的生活细节,打造独属于每座城市的文旅印记,探索全新的城市文旅传播模式。

    处处游园处处景

    8月12日,七道湾南路一处游园,小朋友在健身器材区域锻炼身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8月12日,喀什东路一处游园,小朋友在游乐设施区域玩耍。(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8月12日,位于万盛大街的月亮山公园。(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新疆网讯 2025年,乌鲁木齐对街角和社区公园小景实施改造提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