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六盘水市实施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 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5:19:00    

【来源:六盘水市人民政府_今日凉都】

4月11日,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现场,数台挖掘机来回穿梭。

“现在正在进行表土剥离,预计明年年中完成1号场地全部施工。”项目业主——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广伟介绍,项目2月底启动,总投资1804.84万元,虽然投入较大,但在可接受成本范围内,能够有效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我省乃至长江以南最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保有储量达230.19亿吨,煤炭资源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煤炭年产能居全省首位。但每吨煤炭开采伴随0.25吨左右煤矸石的产生,使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背负着沉重的生态包袱。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历史堆存煤矸石约2亿吨,每年新增量约1500万吨。

“公司现有煤矸石堆场库容已至极限,去年8月堆场闭库后,新产生的煤矸石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马广伟说,若新产生的煤矸石不能合法有效处置,企业将面临停产风险。

这种困境并非个例,预计到“十五五”初,六盘水全市煤炭产量将达1.2亿吨、原煤产量达1亿吨,煤矸石年产生量约2000万吨。

面对困局,六盘水市成立煤矸石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开展煤矸石堆场现场管理、生态修复、煤矸石综合利用等工作,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通过综合整治工作,现有煤矸石规范堆存、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主要是煤矸石增量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固废科科长桑毅介绍,经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省环科院及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等地方部门共同研究认为,填沟造地是基于我省省情、符合我省实际、综合利用量最大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

目前,六盘水煤矸石主要利用方式是将矸石掺烧到高热值电煤以及回填矿区内的工业广场,其他的现有利用方式,诸如井下充填、发电、生产建筑材料、制取化工产品等消纳量小,无法解决燃眉之急,且受制于成本、运输半径、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影响,难以大规模推广。

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使六盘水耕地存在“海拔高、土地资源少、土地破碎、土壤贫瘠”的客观情况,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用途及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煤矸石对荒地、贫瘠或零碎农用地、闲散地和废弃地及荒沟的土地进行平整、改造,既能提升土地质量,又解决了煤矸石随意堆放、倾倒、填埋产生环境安全风险隐患问题。

填沟造地绝非简单的物理转移,而是融合了科学评估、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的综合生态治理之道。分层压实、防渗隔离、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既阻断了扬尘污染、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地下水渗漏的风险,又通过覆土造地增加有用的土地资源。

2024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技术指南(试行)》,为做好煤矸石填沟造地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后,我省公布第一批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六盘水市3个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

“3个项目预计可消纳煤矸石218.6万吨,实现造地166.82亩。目前3个试点示范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毕,全部动工建设,将在1至2内年内建设完成。”桑毅说,项目全部竣工后会对所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合格检验,等项目综合评估通过以后,便可推广。

减量化消除存量、无害化修复环境、资源化综合利用……六盘水市正在探索一条综合整治煤矸石的新路径,为煤炭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也为资源型城市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 瑶)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永昌: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一村一品”勾勒乡村新图景

    建成高原夏菜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打造千亩标准化示范片区、开展有机蔬菜种植试点、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近年来,永昌县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优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引领,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节水、生态多元方向转型。走进六坝镇下排村,1800亩张杂谷如一片绿

    西安网评:“漫画云”是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近日,西安的天空惊现绝美漫画云,洁白似絮的云朵在湛蓝天空中勾勒出梦幻画卷,与林立高楼相互映衬,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灵动与活力。行人们纷纷放缓脚步,仰望天空,用手机定格这美好瞬间。这难得的美景,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西安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打造人与自然

    “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绿水青山千秋画 万里江山共此卷

    时光为笔,山河作卷。二十年前,在之江岸边的浙江安吉余村,一粒思想的种子破土而生——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充满前瞻性的理念。这十字箴言,如椽巨笔,在中华大地绘就出一幅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的时光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江苏盐城:黄海之滨绿潮涌

    我国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集团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已在深海中迎风转动,将海风化为绿色电能;灌东盐场150MW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光伏板铺展水面捕光发电,板下鱼虾自在生长,光影与波光交织间奏响绿色协奏曲;碳丰氢能制氢气体扩散层(碳纸)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已试运营,全力打造“材料—

    呼伦贝尔市地方第二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全国公示

    近日,呼伦贝尔市地方第二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两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在该平台进行公示,涉及面积近7万亩,预计产生约56万吨减排量。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