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头条##社旗县#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赊店镇
赊店镇:原名“赊旗店”,东汉刘秀赊酒旗为帅旗起兵,故名。清代为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山陕会馆见证晋商茶道中转历史。
古城九门:清代咸丰年间商民自建城墙,仿皇城设九门,附会刘秀“御赐九门”传说。
二、赵河街道与潘河街道
赵河街道:因赵河流经得名,清代水运繁盛,为南北货运转陆路枢纽。
潘河街道:潘河贯穿全境,曾为码头集散地,有“白天千帆过,晚上万盏灯”之景。
三、桥头镇
桥头镇:唐宋时期宛裕官道石桥东头设店,称“桥子头店”,清乾隆年间简化为今名。
范营村:明永乐军官范氏战后定居得名。清初王氏购地成主姓,现存清代房地契约及铜镜、砚台等物证。
四、兴隆镇
兴隆镇: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州潘云桂设水陆码头,因商贸兴盛得名。
温桥村:清雍正四年(1726年)温姓移民建石桥,名“通济桥”,村以桥名。碑文载“东通信汝,西达郡边”为交通要冲。
吕楼村:北宋吕姓侍郎建楼居住,故称“吕楼”。传说其子溺亡后,吕氏诉天移河,获“哑巴儿子”(土地)补偿。
五、饶良镇
丁庄乡:明初丁姓迁居建庄,1950年设乡,后并入饶良。
六、晋庄镇
晋庄:明初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为中原移民屯垦典型村落。
七、李店镇
李店镇:元中期李姓临官道开店,历称李家店、李家寨,清末定名李店。
青台镇(2005年并入):清代临唐河设青石码头,高台装卸货物,故名“青台”。
八、苗店镇
苗店镇:宋初苗姓开店经商,族大户众,称“苗家店”,后简化为苗店。
老魏庄:明魏姓兄弟分迁,一支定居苗店,与兴隆镇魏岗、珪璋村同宗。
九、郝寨镇
郝寨镇:汉代郝姓建村筑寨,名“郝家寨”,简为郝寨。
十里井烈士陵园:1948年宛东战役后村民收葬12名无名烈士,2014年扩建为全县烈士集中安葬地,存4178位英灵。
十、朱集镇
朱集镇:汉代朱姓建村开店,形成集市后称“朱家集”,简为朱集。
殷河村:明崇祯三年(1630年)殷姓临饶良河建村。清康熙十年(1671年)巩县张姓迁入成主姓,道光年间武举张光堂建“旗杆院”,立斗旗彰显功名。
十一、下洼镇
下洼镇:明末夏姓从湖北迁此,因地势低洼多积水称“夏洼”,后谐音为“下洼”。
十二、太和镇
太和镇:1930年地主李子炎仿北京皇城建寨,门额刻“太和寨”,援引太和殿名。
十三、大冯营镇
大冯营村:明初冯义从山东迁此,按军营布局分前、后、东、西四营,统称大冯营。
小官寺村(德全寨):清代李氏家族施舍赈灾,受南阳府嘉奖立“德行碑”。咸丰年间建寨墙、寨河,名“德全寨”,现存残墙及寨河遗迹。
十四、陌陂镇
陌陂镇:宋代称“麦陂”,南宋洪迈《夷坚志》四次提及“麦陂市”,因陂塘产麦得名。明代演变为“陌陂”,当地方言仍读“麦被”。
花山留村:宋代近麦陂市,洪迈载“花山”地名。清初山西移民迁此岗定居,沿用古山名。
十五、唐庄乡
唐庄:清顺治年间唐姓建庄,沿用至今。
十六、红色历史相关村落
1.苗店镇马河村:1932年红三军八师师长覃甦率部与国民党军激战,三千将士牺牲于此。2011年立烈士纪念碑,2018年建纪念广场。
大苗庄村:1930年中华苏维埃唐河县委设地下交通站于苗清发家,李协民、王国华等在此领导革命。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