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国绿证累计核发近50亿,绿证强制消费时代企业如何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3:4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北京报道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力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日益增长,但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有待激发,目前绿证市场还存在需求不足、绿色电力环境价值被低估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凸显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价值?4月10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在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随着社会各行业及各种场景的不断发展,绿色能源的运用将成为必然趋势。在绿色电力无法直接取代化石能源,以及在工业过程中无法替代化石能源原料的情况下,未来要建立一套用于追踪和记录生物质能等非电利用的体系,建立非电的绿色价值标准。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交流,逐步构建一套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各领域及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3.79亿个。全国参与绿证交易的消费主体约5.9万个,同比增长2.5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是绿证交易的主要地区,合计购买绿证数量超过全国的一半。

绿证应用需求正在不断释放,绿证可作为企业产品或产业链绿色电力消费、自身践行社会承诺的重要工具。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张文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对绿证的需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气候倡议的自愿需求,需满足国际标准或其供应链主导企业的要求,因此,中国绿证与国际标准的对接非常有利于扩大这一类的需求。当前,中国绿证与国际接轨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例如RE100的认可,原先中国绿证是获得有条件的认证,但现在技术层面应该已获得了完全认可。这意味着中国绿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有所提升。建议进一步与相关国际气候倡议在标准上加强沟通,如科学碳目标SBTi、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的协同,吸引跨国企业及其供应链购买绿证。

另外一类绿证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内的政策法规要求。张文佺表示,绿证作为消纳保障机制的重要工具,在2024年迎来制度性突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明确了绿证核发全覆盖的目标,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均可获得绿证,且绿证与绿电交易的衔接更加紧密。由于减排压力的差异,此类绿证需求出现了行业的差异,例如电解铝、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受政策驱动。部分地区明确了2024—2025年高耗能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促使企业加大绿证采购力度。但其他行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绿证采购的动力仍有待提升。因此,建议应该将政策激励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在消费端提供正向的激励机制,降低企业购买绿证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开展企业培训,强调绿电和绿证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企业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用户。H&M集团制造合作伙伴关系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徐睆在会上表示,2024年,H&M在中国的供应链已实现40.7%的可再生电力使用,主要通过绿电、绿证和屋顶光伏三种途径。对于集团而言,国内已有的政策为可再生电力供应链的转型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在能源结构中电力仅占30%,而热力却占据了70%。对于集团而言,如何在非电领域找到解决方案,实际上颇具难度。目前,我们的上游供应链主要依赖于采购外部蒸汽为印染工厂供热,而在政策层面,目前尚未出现明确的解决方案路径。” 徐睆表示。

如何激发热力的绿色价值?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热力在能源消耗中占比较大,包括工业领域用热和民用领域用热,热力行业低碳转型空间巨大。但是目前在技术、政策、市场等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克服。在解决清洁低碳供热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将低碳热力的环境权益价值变现,提高竞争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预告|范勇鹏教授24日解读“大运河与中华政治文明”

    8月24日(本周日)14时,“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将走进苏州,在世界文化遗产宝带桥畔的吴文化博物馆内论道运河。本期讲堂以“大运河与中华政治文明”为主题,特邀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担当演讲嘉宾。讲堂举办前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对范勇鹏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讲述运河里流淌的文明基因,以及

    济南这两所学校,9月1日正式启用

    8月21日,济南市天桥区泺口街道辖区两大项目——泺口一期18班小学与济南天桥区五柳岛中学同步完成交付,将于9月1日正式启用,为辖区学子新学期送上“开学礼”。两所新校的投入使用,不仅为周边社区适龄学子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也标志着泺口片区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新跨越。 泺口一期18班小学坐落于济泺路以东、马家

    UFC首秀虽败犹荣,“格斗中医”石铭请假参赛,走红不意外

    8月22日,中国选手石铭在上海迎来了自己的UFC首秀,经过3回合苦战,她以点数判定负于巴西选手布拉希尔。整个格斗周,除了担纲头条主赛的张名扬之外,赛前最受大众关注的选手莫过于有“格斗中医”之称的石铭,自从去年11月份UFC格斗之夜澳门站之后,这位女将迅速走红。石铭在去年11月的澳门站以一记高扫逆转对

    国窖1573《酒歌》首站启幕 以东方剧宴邀世界共品中国

      以酒为媒、以歌为引、以非遗为魂。自2022年首创以来,国窖1573白酒沉浸式剧宴IP《酒歌》已跨越46城、四万四千公里。值此浓香出海110周年之际,《酒歌》2025焕新而来,以“剧、品、宴、游”四大核心体验维度推向全新高度。今年将以27场盛宴横跨宜兴、烟台、洛阳、抚仙湖四城,续写文化出海的磅礴篇

    《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出版发行

    本报讯(记者张福财)8月16日,由鹭江出版社出版,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必震主编的新书《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亮相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该书是“丝路帆歌”海洋文化出版工程子项目之一。全书共五个章节,立足福建作为海上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