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代文体都是“历史活体”——读郗文倩《秦汉文体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7:17: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体作为不同时代群体和个人的精神镜像,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然而,由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阵线长,数量多、形式复杂,加之古今文化制度差异,常令人有些隔膜。而郗文倩教授的《秦汉文体史》重返历史现场,深耕细作,为今人理解古人的文字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秦汉特别是两汉时期是古代文体的生发期,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体的基本格局,对后世文体以及文体理论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故刘师培说:“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中国中古文学史》)作者对数十种文章体类细致梳理,秦汉文体几乎网罗殆尽。其中不仅有辞赋、史传、诗歌等传统文学体类,更有大量应用性文体,古代文体面貌遂清晰呈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文体的形式分析,而是将文体看作“历史活体”,将其纳入礼制、政治、民俗等特定历史语境中考察,文体的诞生、演变、繁荣与消亡的历史原生态遂逐一显影,读者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就是秦汉社会的鲜活气息和文体的生动样态。

如歌谣、俗谚和隐谜,作者称之为“口耳相传的智慧和艺术”,认为在文字教育尚未普及的时代,它们以其谐和上口的节奏韵调,以及言语表意的丰富性,承担着情感抒发、史事记录、经验累积和语言游戏等多种功能;铺采摛文的汉大赋成为一代之文,与文人对大一统帝国的自豪感息息相关,更得益于一批“职业文人”对汉语言表达潜力的沉醉和开发;秦汉帝国疆域广袤,官文书的成熟运作,有力支撑着国家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运行,在当时科技和通信水平下,可谓巨大的历史成就。

而对于丧葬文体,作者将其概括为“人世间的送别和纪念”。作者认为,中国传统对死亡说得少,但做得多,即隆丧厚葬,对死者有着超乎寻常的礼遇和妥善安置。作为礼仪文书,丧葬文体用言语文辞表达着人世间的送别和纪念之情,为生者带来情感抚慰,亦协助社会的秩序整合。如此,以往不被人关注的丧葬文体也呈现出深刻的意义。

这种动态和灵动的研究视角,让读者看到文体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是古人应对现实、表达情感的智慧结晶,每一位热爱传统文化、关注汉语言表达的读者,每一位从事古代文学经典教学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直接的启发。

(作者:岳爱华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在郑州“一环”见证3600年城变

    守好“老”的底色和文脉,拓展“新”的内涵和意蕴,“郑州一环”见证城市的进化与变迁。“博物馆里逛展,历史街区拍照打卡,现在‘郑州一环’出圈出片,时尚新潮。”8月16日,家距郑州商代古城墙不远的市民王香丽带着孩子来了一场周末Citywalk。3600多年前,商王成汤在郑州营建亳都。时至今日,4.5公里城

    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甬城绽放,宁波钱氏后裔组团观看

    8月20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团)精心创排的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作为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参赛剧目之一,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温情上演。“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五代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的一句动人情话。越剧《陌上花开》便以此段历史为背景,将“钱王射潮”“疏浚西湖”“建造保俶塔”“纳土归宋”等

    沈阳公安推出十项措施护航文体旅高质量发展

    8月15日,记者从沈阳市公安局获悉:为沈阳市文体旅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赋能,提升大型活动的安保服务效能,该局治安系统精准推出服务文体旅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以治理效能的全面升级筑牢文体旅产业安全基石,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形成良性互动。强化主动对接服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各类大型活动

    特别关注 | “九州同”的历史必然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近日在美国安详离世,享年95岁。这位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研究的大家,在跨越两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中,始终以温润而坚定的笔触书写着对华夏文明的深切理解。在许先生的众多著作中,其晚年创作的《台湾四百年》无疑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这本书2016年第一次出版后一直断货,后多次印刷,足见其受欢

    邯郸暑期成语研学季——徐峰老师带队探秘一二九师红色记忆

    邯郸暑期成语研学季——“跟着大咖游邯郸”系列活动《同上一堂课》徐峰老师带队探秘一二九师红色记忆8月9日,邯郸暑期成语研学季——“跟着大咖游邯郸”系列活动走进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原馆长徐峰带领师生们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研学之旅,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