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遵义乡村医生黄雅礼,四十年“医”路守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9:31:00    

四十年前,黄雅礼踩过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的泥泞小道,木药箱里面只有一个听诊器和几盒药片;如今,他走在硬化的水泥路上,医疗箱里的血压计、血糖仪和药品等排得整齐。路硬了,药全了,可他走向乡亲的脚步,还像当年那样急切。



把心种在乡野间

黄雅礼的行医梦,藏在儿时跟着父亲出诊的记忆里。“我家世代行医,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他告诉记者,那时的竹元村山高路远,父亲背着药箱在山路上奔波救人的背影,在他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



1985年,从遵义市南白卫校毕业的黄雅礼,放弃了留在原遵义县中医院的机会,毅然回到竹元村,接过了父亲的药箱。“作为土生土长的竹元人,我对家乡很有感情,加之父亲年纪大了,这里又没有其他医生,所以当时选择回来我没有丝毫犹豫。”黄雅礼这样说道。

竹元村地理位置偏远,下辖41个村民组,村民突发疾病常常需要黄雅礼上门诊治。有一次,一位村民上门求助,即将临盆的妻子遇到了困难,黄雅礼二话没说急忙和村民一起往回赶,平时步行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仅用了一个小时便赶到了。经过近10个小时,黄雅礼成功处置胎儿脐带绕颈的危急情况,化险为夷,母子平安。

除了日常接诊,黄雅礼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公共卫生事业中。早年,不少乡亲觉得“疫苗可打可不打”,接种的积极性并不高,于是他背着疫苗挨家挨户做工作,上门接种。

“那时候我们要到山盆镇卫生院取疫苗,往返步行要将近10个小时,但是苦于没有保温箱,只能采取土办法,把老南瓜的瓤掏空,将疫苗装进去,确保疫苗的有效性。”黄雅礼告诉记者。



经过黄雅礼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竹元村的疫苗接种率从早年的“几乎为零”,逐年攀升至2011年后的95%以上,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部分曾困扰村庄的传染病甚至彻底消失。

群众健康放首位

彼时,药品匮乏、乡亲们生活拮据,“看病难”是摆在眼前的硬骨头。“先看病,钱有了再说。”每当看到村民因为暂时付不起药费,忍着病痛不好意思开口的样子,黄雅礼总是主动提出来,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我们大家都知道,到黄医生这儿,没钱也能先治病。”村民王弟珍说。

那些年,黄雅礼的抽屉里攒下厚厚一摞记账本,上面记满了村民的欠费金额,但他从未登门催过一次,他说:“治好村民的病是最重要的,群众的健康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结核病曾是竹元村的“顽疾”,最多时村里发病量高达近二十人。黄雅礼坚持每天入户送药、督导服药,盯着每位患者按疗程吃完最后一粒药。“结核病人最怕断药,一断就可能复发,还会传染家人。”如今,村里每年管理的肺结核病人仅一两例,这样的变化,让黄雅礼感到很欣慰。

“高血压要少吃盐”“糖尿病得控制糖”……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院坝角落,他总像“话痨”一样念叨,这些琐碎的健康提醒,慢慢让乡亲们养成了定期测血压、血糖的习惯,慢性病防治意识悄然提升。

乡村“医”靠代代续

四十年间,黄雅礼不仅是行医人,更是乡村医疗变迁的见证者。

刚回村时,卫生室只有一张旧木桌、一个药柜,药品常常“断货”,他每天要走数十里山路出诊,脚印遍布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而现在,随着一项项医疗改革政策逐步落地,基层医疗机构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原本只有两名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升级为拥有11人医疗团队的芝麻镇卫生院竹元村院区。崭新的诊疗室里,B超机、心电图机、验血机等设备齐全,药品供应充足。该园区医疗服务范围还辐射到毗邻的播州区平正乡、仁怀市喜头镇等地。

“政府投入越来越多,我们的工资从最初的几十块涨到了几千块,年轻人也愿意来村里当医生了。”黄雅礼笑着说。工作之余,黄雅礼总带着年轻医生走村入户,教他们认山路、记病情、学沟通:“山里行医,不光要懂医术,更要懂人心。”

在同事王贵伦眼中,黄雅礼是一个对病人有耐心、做事很细心的医生;同事孟永大深受黄雅礼的感染,他表示,不管是对病人关心的态度,还是行医用药的经验和理念,都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同事廖洪则深刻感受到了黄雅礼作为前辈对自己的指导,对于他将多年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而心存感激。



医疗条件好了,但乡亲们如果生病了,还是习惯找黄医生。“黄医生晓得我的老毛病,找他踏实。”村民张清荣这样说道。

明年,黄雅礼就要退休了,但他没打算停下脚步。“只要身体还能动,乡亲们喊一声,我立马就到。”站在竹元院区门口,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他的眼神像四十年前刚回村时一样坚定。

据了解,目前,像黄雅礼一样扎根基层的乡村医生在我市共有4643人,他们用精湛的业务诠释着医者仁心,成为乡村最坚实的“医”靠。

全媒记者:向婧 陈开艳 徐晃

编辑:何祖嘉

相关文章

    永昌: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一村一品”勾勒乡村新图景

    建成高原夏菜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打造千亩标准化示范片区、开展有机蔬菜种植试点、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近年来,永昌县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优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引领,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节水、生态多元方向转型。走进六坝镇下排村,1800亩张杂谷如一片绿

    遵义乡村医生黄雅礼,四十年“医”路守护!

    四十年前,黄雅礼踩过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的泥泞小道,木药箱里面只有一个听诊器和几盒药片;如今,他走在硬化的水泥路上,医疗箱里的血压计、血糖仪和药品等排得整齐。路硬了,药全了,可他走向乡亲的脚步,还像当年那样急切。把心种在乡野间黄雅礼的行医梦,藏在儿时跟着父亲出诊的记忆里。“我家世代行医,父亲是村里的赤

    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学思践悟】 郡县治则天下安。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

    答好五问促增收丨从“颜值”到“价值”——红河美丽乡村的“双向奔赴”

    崭新的民居掩映在绿树繁花间整洁的石板路串联起错落有致的院落田间稻浪翻滚与山间云海交织成画…………走进红河的美丽乡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红河州通过规划引领、绿美经济等创新实践,不仅让昔日“藏在深闺”的乡村焕发新颜,还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从“环境美”到“产业兴”,从“生态优”到“百

    周末利好!10部门,重磅发布!

    农产品消费迎来利好政策。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 《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九个方面部署了23条具体举措提振农产品消费。其中提出,挖掘网络销售潜力,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直播电商水平。有分析指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市场将持续扩容提质。服务消费占比有望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