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能量的“中小微”丨喜识冰糖葫芦的“甜蜜征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8:11:00    

喜识冰糖葫芦的“甜蜜征途”

从走街串巷到全球扩张

3月28日,在位于石家庄市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的喜识冰糖葫芦全球旗舰店里,顾客正在选购冰糖葫芦。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摄

编者按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稳市场、保就业的主力军。它们虽然体量不大,却蕴藏着推动产业升级、服务民生需求的“超能量”。

为生动展现河北民营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河北日报记者深入各地中小微企业的生产车间、研发一线、市场前沿,挖掘创业者闯关破局的鲜活故事,记录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奋进足迹。今日起,河北日报推出“超能量的‘中小微’”系列报道,期待能为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思考与启示,敬请关注。

石家庄市煤机街与跃进路交口,老国企石家庄煤矿机械厂的旧址,如今已蜕变为文艺气息浓厚的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入口处,“喜识冰糖葫芦全球旗舰店”的招牌分外醒目。

3月28日,记者走进这家店。写有“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等诗句的大红绸缎,从钢铁骨架撑起的透明屋顶垂落。玻璃柜里,裹着晶莹糖衣的糖葫芦在暖黄射灯下闪着光晕。店长吴梦梅介绍,这里汇聚了56种山楂制品、42款糖葫芦及20种炒酸奶品类,“是全球700多家喜识冰糖葫芦门店中货品最全的一家”。

全球?糖葫芦,这个具有鲜明季节性的北方小吃,也能卖到国外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吴梦梅莞尔一笑:“你下次见到张总的时候,可以问问他。”

吴梦梅口中的张总,是喜识品牌的创始人张太学。从街头巷尾的流动小贩,到年销过亿串糖葫芦的“甜蜜王国”缔造者,他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这场逆袭。

时间倒回2003年7月,16岁的张太学初到石家庄找工作,由于年龄小学历低,四处碰壁。面对窘境,他靠着祖传的手艺,开始了卖糖葫芦的营生。

某个傍晚,一名中年男子买了糖葫芦没走,跟张太学聊天:“你的糖葫芦挺好吃,怎么做的?”

没有多想,张太学和盘托出:“我用的是最好的山楂,用天然蔗糖熬制糖色。里面夹的红豆沙、绿豆沙,都是我自己熬的,没任何添加剂。虽然费时费力,但我就想要一个好口碑……”

“我投资,你出技术,咱俩合伙开家店,怎么样?”这个中年男子,就是日后“喜识冰糖葫芦”的联合创始人张澎。张太学的真诚与质朴打动了他,两人一拍即合。

心灵契合的相见,从来都是“恨晚”的。喜幸相识——“喜识”商标由此而来。

2003年9月21日,石家庄文化广场西侧,省会第一家专卖糖葫芦的门店悄然开张。有美术功底的张澎设计了牛皮纸袋,便于客户携带,纸袋上的清明上河图,让这个起源于宋朝的传统美食顿时有了文化味儿。张太学细心准备了包裹糖葫芦的糯米纸,保证了糖葫芦不会粘在纸袋上。

开业第一天,下午6时,200串糖葫芦售罄,收入300多元;

第二天,下午5时,300多串售罄,收入500多元;

…………

每天加量,每天售罄。张太学没有想到,门店第一个月就实现营业收入7.5万元,除去原料、房租等各项成本,纯利润超2万元。

快速实现盈利后,扩张顺理成章。

2005年,张太学的门店扩大到7家。原本期望通过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没想到生意一直原地打转。每次新开店面超过7家后,总会因各种原因再回归到7家店。

问题出在哪儿?

张太学发现,没有挺过“一周岁”的店,几乎都是在天气较冷的季节开业,进入第二年春季后,山楂鲜果的供应无法保证,尤其是5月份以后,天气转暖,冰糖很快融化,店面只好暂时关闭。

看来,仅靠糖葫芦一个单品,无法支撑全年盈利。怎么办?

为了丰富产品体系,找到适合夏季销售的产品,张太学尝试过撒尿牛丸、奶茶等各类零食,也尝试过凉皮等应季小吃,效果都不理想。

转机出现在2013年。那年,辛集的夏季夜市上有人售卖“炒奶果”。用牛奶和奶酪加上香蕉、草莓等水果,再配上葡萄干、杏仁、花生碎等辅料,在具有制冷效果的设备上用力“翻炒”成片,切碎后便是一碗美味的解暑冷品。

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夏季爆品吗?张太学虚心向商户请教,他把“炒奶果”的牛奶改为酸奶,又增加了不少新鲜水果和干果,开发出新品“炒酸奶”,一上市便大受欢迎。

“冰糖葫芦+炒酸奶”的产品组合,引来众多人的效仿。为建立品牌优势,2014年5月,石家庄喜识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喜识第一次走出石家庄,在保定万博广场开出首家跨区域联营店。此后,石家庄、保定两地的店面逐渐增至30多家,糖葫芦年销量突破1000万串。

门店的增加,销量的上涨,对原材料供给提出挑战。为此,张太学跑遍了国内的山楂产地,最终在山东承包了8000亩向阳山坡,作为山楂种植基地。基地使用有机肥,确保鲜果品质,1.6万吨的年产量保证了全国门店所需。

一路“打怪升级”,喜识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此时的张太学,依然保持着对一线市场的超级敏感。有消费者反映,一串糖葫芦8个山楂,有时吃不完,搁置久了冰糖会融化。还有消费者反映,想一次尝到不同的口味,买个大串很难实现。

于是,只有两个山楂的小串糖葫芦诞生了。喜识推出装有5小串不同口味糖葫芦的“萌趣套盒”,无意间成为市场上小串糖葫芦的开创者。

2019年12月,喜识进军南方,在南京开出河北之外的首家加盟店。“萌趣套盒”受到南京姑娘的追捧,开业当天,备货很快售罄。随后,上海、杭州、成都、长沙等地的喜识店面也陆续开业。

为迎合南方市场,喜识在传统的红豆沙、绿豆沙等夹心馅料的基础上,新增糯米、香芋、榴莲、桂花等口味。每个区域市场的冰箱柜机里,都藏着当地的时令惊喜。在云南,糖葫芦实现了和玫瑰花的混搭;在广东,油柑、波罗蜜也成了穿串的原材料……

喜识火了。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张太学经常刷到一些南方萌妹子分享“萌趣套盒”的照片或视频。在留言区,经常有人问:“这么可爱的小串糖葫芦,在哪儿能买到?”

三年疫情,也没有阻挡住喜识扩张的脚步。2020年,喜识糖葫芦的销量突破3000万串;2021年,全国店面突破200家,销量接近6000万串;2022年,全国门店突破400家,销量突破8000万串。

目前,喜识在全国门店总数已超过700家,年销售量突破了1亿串。

3月30日,在位于石家庄勒泰A座9楼的石家庄喜识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张太学,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喜识糖葫芦真的卖到国外了吗?

“当然。”张太学说,去年3月,喜识走出国门,把店开到了韩国首尔延南洞,首家海外门店的主色调就是“山楂红”。店里随处可见的卡通形象“小喜”告诉人们,这里不仅售卖中国传统小吃,还在传播着中国美食文化。

在加拿大温哥华,喜识的员工培训正在进行,新店很快就要营业了。张太学说:“和韩国门店的装修不一样,这次,我们会把‘喜识’的中文Logo打上去。”(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

相关文章

    多家国有大行同日官宣大动作;A股十大“分红王”出炉;外资继续抛弃美国资产……

    今天的热点新闻你都知道了吗?社会类1.五一多地发放文旅餐饮消费券五一假期临近,各地纷纷加大餐饮文旅等消费券发放力度,为假日经济注入更强活力。4月28日,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河南省将于2025年4月29日—5月18日面向全国游客发放2025年“乐购河南”文旅、住宿类消费券。据四川日报近日消息,五

    双争光荣榜|张强:“螺丝钉”精神铸就港区新标杆

    张强,秦港股份七公司技术设备部副部长。他扎根港口一线15年,以“螺丝钉”精神深耕设备管理,主导绿色港区建设,推动堆场改造年创效2000万元,并促成标准化经验全港推广。他秉持“群众事无小事”理念,累计解决职工难题122项,改善作业环境惠及400余人。先后获评2024年度河北省“最美交通人”、河北港口集

    河北省高校新增45个本科专业点

    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桑珊)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次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其中河北高校新增45个专业点,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个。据了解,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2025年本科招生计划。专

    深入布局大湾区,放眼东南亚市场,紫燕食品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近日,紫燕食品三款明星产品虎皮凤爪、去骨柠檬凤爪及五香鸭翅在中国香港上线,赢得了当地食客的喜爱和支持,收到了大量集中采购订单,这意味着紫燕食品的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战略布局持续深化。目前,紫燕食品的门店数量接近7000家,在海外开拓了澳洲、美国市场,品牌出海方面走在了行业前沿。支撑紫燕食品实现快速、

    迷你糖葫芦 “混搭”闯市场

    来源:【人民网】“一天出货将近两万串!大多是订迷你小串的。”4月21日,在“冰糖葫芦村”——河北雄安新区雄县七间房乡大树刘庄村,河北益农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辛爱青介绍,“迷你糖葫芦销路越来越广,占我们出货量的六成以上。”大串变小串,产品种类达40余种,这个白洋淀边的小村庄,将糖葫芦卖到了海外。辛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