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昆明已创建80个省级振兴村、180个美丽乡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09:00    

掌上春城讯 昆明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坚持“环境之上有生态,生态之上有旅游”的理念,着力把资源利用好、环境保护好、乡村建设好,打造“始于山水,归于烟火”新场景,目前已构建起城乡设施互联、服务均等、要素互动、产业协同的新格局,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等新业态加力提供“昆明经验”。

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昆明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乡村绿美公路2900余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自然村通村公路通畅率达89%,不仅让城乡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更搭建起了一条条产业发展路、群众致富路。目前,昆明建制村通客车、通邮率达100%,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8.63%、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09%;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党员积分、评分细则等制度,支持群众事情群众办,人居环境提升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昆明已成功创建80个省级“千万工程”振兴村、58个省级绿美村乡(镇)、180个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在服务均等方面,昆明建立“名校+弱校、公办+民办”的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模式,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农村地区初中升学率稳步提升;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保障“均等化”,参保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为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全市143个涉农乡镇实现金融特派员“一镇一员”,让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全国首创整村“一码支付”

在激发城乡活力方面,昆明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CEO”创新实践,引进职业经理人经营村庄,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居全省第一。在全国首创整村“一码支付”机制,村内业态收益按比例(2%)提留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公共资源转化为共同经济利益;顺利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3个国家试点,“三权分置”释放资源活力;在全国首次开展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科学监管体系试点,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依法开发利用,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为推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昆明还构建了城市精深加工与农村生产原料的产业发展体系,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实现城乡产业的优势互补;推进农业创业示范村和农业创业示范园区建设,共富车间、共富集市、幸福里电商直播基地等新兴产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群众增收30%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覆盖所有乡镇,城乡产业吸纳就业21.04万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廖兴阳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英华
责编:曾欣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文章

    永昌: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一村一品”勾勒乡村新图景

    建成高原夏菜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打造千亩标准化示范片区、开展有机蔬菜种植试点、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近年来,永昌县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优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引领,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节水、生态多元方向转型。走进六坝镇下排村,1800亩张杂谷如一片绿

    昭通成功应对8月21日至22日强降雨,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险情

    8月20日晚,昭通召开全市防汛调度会议,对8月21日至24日新一轮强降雨进行调度安排。8月21日7时至22日7时,昭通市9个县(市、区)40多个乡镇普降暴雨和大雨,共出现大暴雨1站,暴雨36站,大雨93站、中雨115站、小雨75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毫米以上)53站次,最大小时雨强57.5

    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开展“扫黄打非·消防排查”行动 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王书杰为营造健康向上、安全有序的社区环境,近日,龙塔街道组织海河路社区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开展“扫黄打非”与消防安全排查行动,以“细致查、用心讲”为抓手,全力守护群众精神文化安全与居住安全。在“扫黄打非”环节,针对书店、文具店、打印店及网吧等文化经营场所,工作人员逐户走

    遵义乡村医生黄雅礼,四十年“医”路守护!

    四十年前,黄雅礼踩过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的泥泞小道,木药箱里面只有一个听诊器和几盒药片;如今,他走在硬化的水泥路上,医疗箱里的血压计、血糖仪和药品等排得整齐。路硬了,药全了,可他走向乡亲的脚步,还像当年那样急切。把心种在乡野间黄雅礼的行医梦,藏在儿时跟着父亲出诊的记忆里。“我家世代行医,父亲是村里的赤

    三亚给公共健身器材维修建立“三色”电子台账并配上报修二维码

    “扫码报修后,几天就换上了新器材,小孩子玩得可开心了。”近日,家住三亚同心家园五期的李阿姨发现湖心岛公园里损坏的儿童摇摇乐已经焕然一新。更让她满意的是,维修完成后收到了短信提醒:“您报修的湖心岛游乐设施已修好。”短信还附上了维修人员的联系电话。这一便民举措的快速落地,是三亚市旅文局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