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轻拂,华灯初上,原本静谧的干河子五组居民活动广场,即将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广场舞开场前的这段闲暇时光,被一场别开生面的“彝汉双语”普法活动点亮。为了让社区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轻松汲取法律知识,宁蒗县普法强基工作队联合大兴派出所、大兴街道干河子社区,精心筹备了这场聚焦“饮酒、预未、禁毒、婚恋关系”等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的普法活动,为居民送上了一份贴心的“法治宵夜”。
双语架桥梁,法润社区乐洋洋
考虑到社区内彝族居民占比较高,为了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听得懂,普法队员通过“彝汉双语”,搭起与居民之间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拉开活动帷幕。
作为包保大兴街道普法强基工作队的队长,马云花用汉语详细介绍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内容,再用彝语拉近与现场群众之间的距离,从彝族酒文化出发,呼吁广大同胞文明饮酒,坚决杜绝强行劝酒、酒驾醉驾、酒后滋事、家庭暴力等行为,同时,告知现场群众遭遇家庭暴力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重点解读,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

“家里面偷偷种起罂粟的有没有?”面对提问,现场群众纷纷摇头。马云花以互动“拉家常”的方式,向现场群众讲解毒品的危害,让老百姓知道“罂粟不是花、不是菜、更不是药,种一株就违法”。
法条成“明灯”,守法办事不踩坑
针对彝族传统婚恋习俗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云岭楷模”毛建忠聚焦“民法典宣传月”,结合县民政局与综治中心的统计数据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从相亲、结婚到离婚,详细解析法律要点和道德底线,把生硬的法律条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民族谚语,让法律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引人入胜。

面对群众提出的广场舞“比音量、抢地盘”等问题,毛建忠提议大家要共享公共资源,合理规划好广场舞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同时也要控制好音响音量,以免噪音扰民,遇到冲突要友好协商解决,依法有序开展活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人过度使用手机问题日益突出,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软件等,导致视力下降、学业荒废、社交障碍,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为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保护身心健康,普法队员从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以及网络诈骗等安全隐患出发,呼吁全社会各司其职,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法理化“春雨”,大小矛盾都平息
为增强社区居民法治观念,引导居民理性维权,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普法队员和派出所民警精心准备了宣传手册、普法扇子、普法围裙等法治宣传产品,并支部针对常见的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劳动关系等矛盾纠纷类型,为现场群众列举了通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及劳动仲裁等部门解决矛盾的流程和方法。

活动现场,普法队员重点向群众介绍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矛盾纠纷的功能定位,并为群众现场发放印有辖区网格员、社区民辅警、法律明白人等人员联系方式的“普法强基法治便民卡”,让居民们清楚遇到矛盾纠纷时该找谁、该如何寻求帮助。
干河子社区支部书记陈刚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与普法强基工作队的合作,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和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
云南网通讯员 彭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