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年,15个位次,中国数字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1:10:00    

近日,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落幕。作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后的首个世界级会议,向世界展示了其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在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数字教育”的最新中国实践:大模型+教育

2024年,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大模型从课堂走向应用,给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年以来,中国大模型进展迅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渐深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同期举办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湖北省精心策划“数智教育全景展”,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呈现全球教育数字化创新成果。

武汉市经开区神龙小学、武汉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开放大学等四所代表性院校开放观摩,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阶段,展示全息数字人授课、VR/AR虚拟课堂、智能教学助手等前沿技术。嘉宾可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感受未来课堂的交互性、资源开放性和学习场景的灵活性,深入理解“数智赋能教育”的实践路径。

武汉市经开区神龙小学人机协同教学新场景

事实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大模型正在悄然改变整个教育链条。

在基础教育方面,大模型已深入课堂教学、作业练习、教育管理、教师发展等多个领域。

“项王东向坐是怎么坐的?”“项羽他们分别坐在不同的方向,是有什么玄机吗?”面对孩子们对《鸿门宴》的各种奇思妙问,老师动动手指,在科大讯飞的AI黑板上,通过AI圈画智能识别,就能实时获得精准匹配的教学资源,还可一键和司马迁展开跨时空“对话”,让课堂“活”起来。

AI黑板成为教师AI助手

通过星火智能批阅机,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个班级的作业扫描、批改和学情分析,还能够像真人老师批改一样留下作业反馈,老师也能够获得详细的作业数据报告,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辅导。这背后,是讯飞星火大模型、OCR识别、知识图谱和复杂版面分析的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力。

在高等教育方面,大模型的赋能也在加速推进。

2024年,教育部公布了两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一共有42例,覆盖智能编程教学平台、新一代科教平台、教学质量提升、智慧教学系统等多个高教场景。

以北京邮电大学的“码上——大模型赋能的智能编程教学平台”为例,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该平台面向编程新手的常见错误提供精准分析与实时纠错,支持学生以自然语言与系统互动,快速获得代码建议与问题解析;在国家开放大学,大模型正在重构“学位英语”课程的教学流程,基于讯飞AI技术,系统构建了知识图谱与虚拟人课件,实现了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与多轮口语交互式训练。

学生在智能系统中不仅能获取高频考点解析,还能在模拟场景中不断练习听说读写,从而实现“因人而异”的精准学习。

在科研场景,AI for Science正在形成科研新范式。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球科学领域垂直大模型“元古大模型”为例,其有3个基本功能模块:一是古生物化石的识别和鉴定,同时可解译图片中化石特征;二是古生物文献知识抽取,提高阅读效率和数据采集效率;三是化石复原,通过文字描述来复原化石模型。这不仅能为地球科学专业研究者和学生在科研、教学上提供便利,也有望在科普或博物馆等领域发挥作用。

从教学设计到课堂互动,从作业反馈到学习路径,从教师发展到教育管理,从基础教育到深度科研……可以预见,大模型将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3年提升15个位次,中国数字教育如何“超车”?

上面所说的“大模型+教育”场景案例是中国数字教育的一个缩影。

2024年发布的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显示,中国的排名从第24位跃升至第9位。3年,15个位次。

起锚于2022年的教育数字化战略不断纵深,从系统性政策供给到本土化实践创新,中国正为全球教育变革提供独特的“解题思路”。

2017年,中国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计划》即提出要从“三通两平台”向“三全两高一大”转变,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2019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2022年,教育部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提供在线课程、就业服务等,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之后教育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四横五纵”平台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终身学习学分认证机制,强化数字素养培育。

与坚定的、一以贯之的教育数字化战略相对应的,是技术的发展。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位于全球第一梯队,且孜孜不倦地将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

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聂小林介绍:“我们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探索出过程性学情采集-智能评价-学习路径规划-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的规模化‘因材施教’技术支持路线。基于以上技术路线,自2019年起,我们在中国80多个地区,与教育管理者和一线师生共同推进‘因材施教’实践探索,助力教师提升精准教学能力,惠及千万师生。”

近两年,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中国既有通过算法创新、惊艳世界的DeepSeek,也有用全国产化算力、算法和数据实现全栈自主可控的讯飞星火。而中国是全球教育体系最完整、覆盖人群最广的国家,庞大的学生基数和统一的课程体系,让我国教育数据具备了大模型训练中,数据层面的基础优势。新技术得以迅速在教育领域落地。

“大模型+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人?

大模型时代,如何看待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第一,技术确实能够解决当前教育“不可能三角”(大规模、高质量、个性化)。人工智能技术让“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以武汉市为例,2021年起,武汉经开区在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推进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覆盖全区3千余名教师和4万余名学生。中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测评显示,52.34%的教师反馈作业/试卷批阅效率提升;89.36%的教师表示备课效率有明显提升;75.89%的教师认为课堂互动效率显著增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基于“强化学习+慢思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技术尤其值得关注,其在复杂教育场景的语义理解精度、学科逻辑严谨性及生成内容的可解释性方面取得的突破,能极大提高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天花板。

第二,教育是国之大计,其安全、自主可控更为重要。目前,全国产化的大模型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满足。

科大讯飞研发的讯飞星火就是完全基于全国产算力底座训练的全国产大模型,不依赖英伟达等国外GPU资源,在国产芯片和平台上构建模型体系,科大实现了从芯片、硬件到框架、调度、算法的全栈自研。这种“自主可控”的算力能力,意味着更高效部署,和更可控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保障了模型输出在内容、逻辑、价值观等方面的可控性与一致性,为青少年教育保驾护航。

最新发布的讯飞星火X1,是当前业界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在模型参数比业界同类模型小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整体效果对标OpenAI o1和DeepSeek R1,再次证明了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具备登顶业界最高水平的实力和持续创新的潜力。

第三,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和对教育的理解更为重要。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其积累和沉淀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深耕了21年,才打通了教、学、考、评、管全流程体系,对教育有了深刻且持续的理解。

“大模型+教育”不仅要将技术应用在软硬件产品和数据资源上,更应直击作为教育源头活水的“老师”。人工智能并不是来“替代教师”的,它可以赋能教学全流程,重构学习路径,提升师生效率,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普惠每一个孩子。尤其在中国这个教育体系高度复杂、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大模型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插件”,而是系统性的“底座”。

在此次世界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首次发布了基于“教学思维链”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智能导师原型。

中小学科学教育智能导师原型发布现场

早在2024年10月,中国教科院曾与科大讯飞就共同发布了基于“问题链”的高中数学智能教师系统,目前已有20万余教师开展基于问题链的教学实践,活跃率达到88.4%,突破问题教学法的规模化困境。此次发布的智能导师,首次提出“知识-能力-行为”贯通的三维立体知识图谱,首次发布教学思维链驱动的科学教育大模型,并基于两大理念创新,项目落地“双核心场景”——智能辅教与个性导学。

“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我们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课题、世界课题。

中国数字教育“超车”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Deepseek、宇树机器人、讯飞星火等纯国产科技的成果,可以说明:中国数字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不仅体现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展示中,更体现在中国科技的崛起里。

作者:郑明泽

相关文章

    东南亚华侨华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拓广阔合作空间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题:东南亚华侨华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拓广阔合作空间中新社记者 徐文欣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日前全面完成,双方将推进签署批准程序,推动年底前正式签署升级议定书。多位东南亚华侨华人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此次谈判契合区域发展需求,将为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

    第十届“创客中国”辽宁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协调会在沈阳召开

    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讯5月22日,由辽宁省工信厅主办,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辽宁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创客中国”辽宁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大赛)启动协调会在沈阳召开。大赛组委会秘书处邀请了各承办、协办单位参会。会议确定了双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常态

    哈佛被禁止招收国际生,香港高校抛“橄榄枝”

    在美驱逐国际留学生之际,香港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高校,向哈佛等美国高校转学生抛出“橄榄枝”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成孟琦 编辑|杨秀红近日,白宫与哈佛大学之间的博弈升级,特朗普政府5月22日突然中止了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驱逐国际留学生之时,一直致力于“抢人才”“抢企业”的香港,则希望

    中国国家队特许零售店江西首店在昌开业

      5月22日,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特许零售店江西首店在昌开业。该店是全国第28家店,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和江西省体育局共同打造,是中国国家队品牌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具体体现。  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特许零售店位于东湖区福州路28号省体育

    专访马林聪:国际ESG标准尚未统一,行业差异是ESG落地的最大挑战之一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ESG(环境、社会、治理)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性指标,正日益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新维度。这一概念2004年诞生于联合国。20多年来,ESG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但各国各地区的标准依然未能统一。标准不统一、行业差异大、披露成本高等问题,始终制约着ESG体系的有效推